“白露”悄悄来到,送您养生“法宝”
2020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白露”悄悄来到,送您养生“法宝”

□蔡富根/整理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9月7日,我们迎来了“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时节,日夜温差渐大,早晚不注意保暖或饮食不当则容易受风寒湿邪所累,引发感冒、腹痛、腹泻等病症。那么,“白露”节气应该如何防病养生呢?本期健康问诊就为您送来白露节气的养生法宝。

养生篇

白露来了 养生谨记“五大招”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衣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这是在说,天气将逐渐变凉,日常穿衣服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体了,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着凉感冒。因此,对于老人孩子最好能够及时加衣。同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寒都是从脚开始的。

行 外出锻炼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非常适合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节气的运动养生可以在“秋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户外运动,不过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因人而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爬山、太极、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为主,要量力而行。

食 注意养肺润燥

白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肺为娇脏,易被秋燥所伤,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时养生应当以润燥为主,日常饮食宜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以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

住 夜晚莫贪凉

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节气过后,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摄氏度,但日夜温差较大,夜晚气温较低,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夜间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着空调,也不能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关节等处的保暖工作,以免着凉带来一些疾病困扰。

防 呼吸系统疾病要预防

在这个节气中,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都比较高发,在工作、学习、出行和饮食方面都应该注意调养,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明显症状。因此,在这个时节,患有慢性咳嗽的人也最容易加重咳嗽,最好的预防措施除了食补之外,就是要避免过敏性的接触,避免接触花粉之类的过敏原。

民俗篇

白露习俗有哪些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欣赏篇

白露节气古诗词

《诗经·蒹葭》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饮食篇

遵循抗“燥热”原则,以清淡为主,多吃滋阴润肺果蔬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专家建议此时节的饮食宜遵循抗“燥热”的原则,以清淡为主,多吃些汁液丰富、性质甘凉、清热生津、滋阴润肺的果蔬及食品,如梨、苹果、甘蔗、萝卜、木耳、百合、蜂蜜等,少食或不食煎炸、辛辣的食物。

少吃海鲜防过敏 多吃山药补肺肾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李芳介绍说,白露节气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复发,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容易过敏的人而言更要注意,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海鲜。海鲜大都性凉,白露时节温度又较低,不适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诱发胃溃疡。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李芳推荐了一款养生美食——香酥山药。

香酥山药

材料: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秋季润肺多样食补

“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肺应秋气,燥易伤肺,所以应特别注意滋养肺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孟胜喜推荐梨、大枣、石榴等食物,但是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亦会影响身体健康。

梨: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皆可,适用于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民间有“一日食仨枣,百岁不显老”“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的说法。常食大枣还有助于防止脱发。

石榴:生食石榴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石榴汁有助于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辅助降血脂和血糖。

柑橘:生津和胃、润肺化痰、保肝解毒、除烦醒酒,对肺胃蕴热、口渴烦热、胸隔痞满均有很好的作用。

甘蔗:甘蔗汁被称为“天生复脉汤”,可用于热伤津液、心烦口渴、饮酒过度、肺燥咳嗽、咽干痰稠。甘蔗、白萝卜、百合一同榨汁,常饮对防治气管炎、肺结核有补益。

荸荠:荸荠汁与鲜藕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称为“五汁饮”,用于生津消热、降低血压。荸荠可作水果生吃,亦可作菜食用,适宜于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

银耳: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做菜或炖煮食用,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无痰或痰多粘稠、咽干口渴等症,与百合做羹食用效果尤佳。

白露期间防秋凉药膳

白露时节,夏秋交替之际,容易贪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方泓推荐了几款药膳:

葱姜糯米粥

●材料:葱白5根,生姜15克,糯米100克。

●做法:糯米煮粥,再将姜葱捣烂与稀粥煨热,1次服下。

●功效:疏风解表。可治伤风感冒初起,畏寒怕冷、流清涕、头痛等症。

附子止痛粥

●材料:炮附子、炮姜各10克,白术12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粳米100克,饴糖适量。

●做法:将上述中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最后加入饴糖调味。

●功效:温中散寒,祛湿止痛。可治脾胃虚寒,腹痛,胃痛,喜温喜按等症。

祛病篇

白露到寒风来!小心这些疾病找上门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温差较大,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这个时节要多加注意防止以下疾病偷袭。

秋燥: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因此,值此时节,一定要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伤人。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同时,推擦鼻梁也有助于养阴润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钟和逆时钟方向交替揉动,由鼻尖向鼻根反复揉动,约20至30次。

防凉:呼吸道疾病

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衣长裤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

温差: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季节更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量和药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热,血管扩张,可能剂量较小;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养心,还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

湿邪:肠胃疾病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甜蜜”的瓜果宜生食,从而阻碍脾胃的运动消化功能。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白露之后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健身篇

白露,谨防寒气袭人推荐锻炼“跷足拓腰润燥功”

白露节气需谨防寒气袭人,而诱发外感疾病或关节疼痛。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张朝臻推荐锻炼“跷足拓腰润燥功”。

本导引改编自古籍《诸病源候论》,通过鹤立跷足发动阳气,使血气上下布润,促进真气敷卫全身;又通过拓腰转身,鼓动肾水,向上下四方布泽,起到防寒润燥之效;最后通过仰掌托足行气散气,通利五窍逐邪外出。

预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头中正,两眼平视远前方,自然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

第一式:一只脚踏地站稳,另一只脚缓缓抬起向前伸展,达到极限,保持片刻,缓缓将脚放下。过程中,双手保持自然下垂。左右两侧肢体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二式:两手缓缓自后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夹住肋下,其余四指在后托住腰部。双手发力收拢上提,然后以腰部为轴,向左转动身体,至极点稍作停顿,然后转回中正体位。左右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三式:下蹲,足底和臀部着地而坐,把屈曲双膝向两侧放下,两脚掌心相对紧贴。两手以仰掌式托起双脚掌,头往后仰,带动上半身后倾。然后将脚放下,脚掌贴地,双膝立起,人顺势站立,恢复预备式,稍停片刻,重复动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结束后,恢复至预备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 据人民健康网、《新民晚报》、《郑州晚报》、《生命时报》等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