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负面偏好”伤害救人医学生
微声音
非常道
游乐场“官方插队费”是因小失大
远离“医用面膜” 忽悠需将规矩挺在前头
3上一篇 2020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远离“医用面膜” 忽悠需将规矩挺在前头

□ 吴学安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复敏感肌……”一段时间以来,被一些商家称为“拯救皮肤神器”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等颇受追捧,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介等营销渠道,成为流行的护肤用品。专家指出,医用敷料成分简单,主要作用为修复皮肤屏障,并没有其他功效,管理规范医用敷料市场迫在眉睫。如何促进行业自律,有效约束电商平台,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是相关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8月24日人民网)

网购各类美妆护肤用品,如今在年轻人群体中已成为流行的消费方式,其中面膜的购买量巨大。特别是“械字号面膜”,被很多年轻女性奉为“烂脸救星”的明星产品。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前发布的《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中,明确表示并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概念,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类型。

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现在商家用“医用面膜”忽悠人,既反映出商家法律意识淡薄,更是化妆品市场缺失规范所致。化妆品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及对相关企业违规或打擦边球的处罚力度较轻等现状,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违规宣传行为,甚至屡次触碰监管底线。

医用面膜是采用无菌生产,包括净化生产车间以及灭菌的原材料等,可以直接用于皮肤伤口,而常见的生活护肤品在生产的各方面都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面对面膜市场乱象,落实相关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保证新原料的使用安全,以严监管遏制“医用面膜”忽悠消费者的行为迫在眉睫。同时,生产企业及销售商家也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应擦亮眼睛,增强防范意识,谨防被市场中“医用面膜”等违规宣传忽悠。一言以蔽之,安全用妆很重要,须警惕各类“医美面膜”消费陷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