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架着微型机动螺旋桨,在汽油的马达声中,犁开一道道波纹,向水中央驶去。其实这不叫船,叫腰盆,是渔民捕鱼的工具。但是一个多月以来,它却成了桐城市孔城镇桐梓村天塘组留守村民生活必需品运输的唯一交通工具。而此刻,它载着10名作协志愿者,前往被洪水围成孤岛的天塘。
天塘于我并不陌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孔城工作过十年,其间多次骑着单车进村入户,几乎跑遍桐梓村的每一条田埂和每一个村落。而现在,因为洪水,这里4000多亩农田被淹,鱼塘、河汊、水泥路没入水底,孔城河大堤上的绿树和更远处的“桐梓晴岚”景点成为这片水域的背景,心情有些沉重。天塘组地势较高,这里有20户人家,目前常住的不到10户。见我们涉水而来,留守的几位老人,站在岸上迎接。腰盆靠岸,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走进浅水中,将腰盆的一端拉上岸。
我们将携带的苹果、桃子、真空板鸭等食品和风油精、花露水等生活用品搬下腰盆,在村书记赵决高的带领下,分别送到被困群众手中。靠近西侧水域的是一幢二层小楼,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奶奶见到我们,很是高兴。说起涨水的经历,回忆起来仍然有些后怕。老奶奶说,水是一点点漫上来的,先是门前的菜地,后来是门前水泥地,到了7月18号晚上,就涨到楼房屋脚。老奶奶一个人在家,提心吊胆的,好在村里干部跑着不歇,7月19号,她就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转移到远在合肥的儿子家。正在洪水退了不少,自己在大城市住不习惯,又念着家里的鸡鸭,就跑了回来。村干部很关心,天天派人送吃的送喝的,生活基本上没有问题。志愿者方湘玲老师将作协捐赠的物资送到老人家里,老奶奶拉着方湘玲老师的手说,无亲无故的,你们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奶奶,真的太客气了。
走进另一座小楼前,志愿者章阳先生将赠送的物资递到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家里,老人有些激动,一再邀请我们都进来坐坐,因为时间紧,我们没有停留,向老人打声招呼,嘱咐老人注意安全,保重身体。老人有些瘦,皮肤有些白,我们以为只有七十多岁,当听到老人说自己今年已经97了,我感到惊讶。有群众解释说,老人家身体健朗,心态好着呢。去东侧邻水的一户农家慰问,需要涉过一段脚肚深的水域。一位抱着小孩的老大妈主动趟着漂有悬浮物的浅水走过来,一再阻止我们脱鞋趟水。老大妈说,今年的水太大,比2016年的水还要大,断了电,天气热,小孩子身上起了痱子。作协志愿者张雪云老师说,正好我们带来了风油精、花露水,搽痱子止痒,很管用。老大妈笑了,你们真细心,连这点小事都替我们考虑到了。村书记赵决高说,因为水淹了变压器,断了电。现在水退了些,已经联系供电部门抢修,今天下午就送电。
得知即将有电,孤岛上几位村民的脸上浮现出吁了一口气似的舒展。志愿服务结束,乘坐腰盆返回。腰盆离岸,天塘渐行渐远。坐在腰盆上一回头,我看到几位村民站在岸边,微笑着朝我们挥手,目送,渐行渐远。我的眼前浮现出桐梓村赵决高书记汗流浃背的身影。就在刚才,赵书记来不及脱下运动鞋,趟到齐膝深的水中推送腰盆;也就在刚才,赵书记带我们走访,汗水湿透了背心,膏药似地粘在身上,说是早已习惯了……天塘越来越远。天塘在村干部的心里,天塘在我们的心里,都不会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