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 安徽省商务厅“贴心服务”点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0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 安徽省商务厅“贴心服务”点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记者 张贤良 赵汗青
宁国经开区全貌
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图
濉溪经开区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箔
长丰(双凤)经开区万和电器生产车间
 

开发区是利用外资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力军、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2018年,安徽省商务厅印发《国际合作产业园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省商务厅开发区处着力指导全省国际合作产业园的筹建、培育、建设、考核等工作,给予国际合作产业园在开发区扩区升级、申报试点、金融服务、招商推介、媒体宣传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

国际合作园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吸引着国外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输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0年上半年,省商务厅印发《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18条措施对高水平建设和发展国际合作产业园提出具体要求。                             

着重“推介”: 建设新型开放平台 势在必行

“什么是国际合作产业园?”

在每次省商务厅组织的“精准服务进园区”行动中,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要介绍国际合作产业园相关工作。

2020年6月18日,省商务厅“精准服务进园区”行动走进舒城经开区。对接会上,省商务厅陈俊对国际合作产业园的介绍吸引了包括县领导在内众多人的注意:“国际合作产业园不同于传统园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区,它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汇集国际元素,具备国际标准,主要目的是通过营造优越营商环境,根据外商需求、国际标准来规划建设。引进国际理念、国际技术,按照外商标准和需求来规划建设。”

回顾2018年,省商务厅印发《国际合作产业园评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划着力打造一批开放水平高、产业结构优、科技创新强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将其打造成为“隐形冠军”的聚集区、未来产业的崛起区、高端产业的示范区,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新的历史时期,安徽省开发区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对外合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发区内以‘区中园’的形式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应运而生、势在必行。”省商务厅处长卢宏世表示。

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是构建更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的重要载体。国际合作产业园按照合作共赢和互利互惠的理念,立足安徽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精准对接国际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制造业项目在国际合作产业园落地,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

着力“痛点”:“金融服务”点燃发展“新引擎”

安徽省商务厅“六大进园区”行动作为全国首创,其中的“金融进园区”正是省商务厅为贯彻落实商务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的《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合作备忘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

所有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有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为了解决发展中的“痛点”,2019年,安徽省商务厅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共同出台《关于支持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园区的意见》,并召开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对接会暨“金融进园区”行动启动会,掀开2019年“金融进园区”行动序幕。

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项目建设、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进出口贸易、重点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为安徽省重点经开区及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在符合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计划在未来3年累计向安徽省内开发区及企业提供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支持。双方力争在3年内落地10个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共建项目,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产业园。

“国际合作产业要更加注重国际理念、国际元素、国际标准和国际技术,这些离不开资金支持,国开行金融服务为助力安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省商务厅吴祖送说。

着心指导:抢抓发展新机遇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多次专程到商务部请教汇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流程及情况,并且多次前往东部沿海一线城市学习国际合作产业园先进经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商务厅处长卢宏世多次提到,“开发区就是要先行先试,同时要有容错机制。”

从提交申报文件,编制可研报告,组织现场踏勘,召开专家审评会……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仅申报、审批两项就需要进行大量工作,省商务厅开发区处事无巨细,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已批复6家国际合作产业园,涉及德国、日本、印度3个国家。

2019年12月,长丰(双凤)经开区申报安徽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专项审评会在合肥市举行,由省商务厅、省开发区协会组织的审评委员会一致认为,长丰(双凤)经开区具备与日资企业合作基础,创建理念超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政策保障有力,各项条件符合规定标准,同意创建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

长丰(双凤)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童有柱认为,国际合作产业园以“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在要素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资源优化、产业转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有效破解传统开发区模式遭遇的发展瓶颈,是开发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开发区“升级版”。而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对双凤的悉心指导,让园区能够抢抓住政策发展机遇,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要为开发区处的“店小二式服务”点赞!

安徽已批复设立6家国际合作产业园

省商务厅印发《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3至5年,全省要建设发展20家左右开放水平高、体制机制新、产业结构优、科技创新强、生态环境好、综合服务佳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园区要集聚一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等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培育做强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建设国家级国际合作产业园。让外商投资主体在园区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截至目前,安徽共批复设立中德(合肥)国际合作智慧产业园、中德(芜湖)国际合作智能制造生态产业园、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中印(太和)国际医药合作先行示范产业园6家国际合作产业园。

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根据省商务厅安排部署,宁国经开区于2019年3月份启动国际合作产业园申创工作,成立了由该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作了专题宣传片,开通了门户网站,目前可研报告已通过审评。高规格定位,打造国际合作园区,按照绿色生产、低碳生活、优美生态“三生”统筹理念,构建“一核、两心、三轴、三板块”规划格局,重点布局智能产业、德风小镇和田园生活三大板块,形成汇聚德国企业、引入德国技术、吸收德国理念、富有德国元素的产业特色,构建功能协同、开放共享、绿色循环、宜居宜业的产业生态圈。

高质量服务,打造功能完善园区。加快宁虹公路、中德大道、环形道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行“一站式”审批,建立从签约、落地、开工、竣工到企业发展壮大闭环式、全周期服务机制,为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高起点谋划,打造绿色智慧园区;高水平运营,打造多元投入园区;高标准招商,打造产业集群园区。突出与德国双向投资和贸易优势,积极参与中德经贸合作与友好交流活动,加大产业园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德国或欧洲企业落户宁国。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环节,依托德国商会、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知名机构,重点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

“接下来,我区将认真贯彻全省开发区创新升级推进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力争到2021年,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完成德风小镇板块、田园生活板块招商引资和前期报批报建工作,到2030年,全面建成智能产业、德风小镇、田园生活三大板块,完善工业生产区、公共服务区、商业服务区、生活居住区、创新创业区、培训教育区、生活配套区、旅游休闲区等各项功能,将产业园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绿色发展样板区。

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新基建项目被列入安徽省2020年第一批非标专项债入库项目

2019年12月,省商务厅正式批准同意濉溪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2020年4月24日,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正式列入安徽省2020年第一批非标专项债入库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规划用地4.2平方公里(约合6300亩),总建筑面积112.5万㎡,建成后可腾空土地902亩。项目总投资估算39.5亿元,建设期限5年,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分为铝基产业园智能厂房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铝基产业园产业发展配套服务项目、铝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铝基产业园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等四大板块。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着力在一些点上线上取得突破。加强指导督促,按照续时进度,8月份启动新型金属铝材料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智能快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中德国际产业小镇项目、应急安全城项目的招标程序。10月份前完成已招标项目图纸设计、清单编制。各子项目将根据用地批复进度,陆续开工建设。

打造项目集聚平台,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借助中德产业园建设平台,提升园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重点以美信铝业、力幕科技、理士电源等为龙头,利用智能化及标准化厂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铝基金属新材料的延链补链强链水平。

“提升项目建设质量,要把中德产业园建设推进的项目再凝练再提升,高标准全面推进中德产业园规划设计,提升整个项目的品质。同时比照国际国内的先进标杆,适度超前、优化提升,增强项目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采访中,濉溪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划咨询中标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建议,8月20日前组织人员去青岛中德产业园和嘉兴中德产业园进行考察,充分调研,为下一步规划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

打造“隐形冠军”的聚集区、未来产业的崛起区、先进制造的示范区

2019年12月20日,长丰(双凤)经开区申报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专项审评会在合肥市举行,长丰(双凤)经开区申报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顺利通过专家审评。

由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开发区协会组织的审评委员会一致认为,长丰(双凤)经开区具备与日资企业合作基础,创建理念超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政策保障有力,各项条件符合《国际合作产业园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标准,同意长丰(双凤)经开区创建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

长丰(双凤)经开区以此次专项审评为契机,搭建开发合作平台,补齐外向型经济短板,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的长效机制,构建更有力的双向开放格局,壮大区域带动能力,提高综合发展实力,努力将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打造成为“隐形冠军”的聚集区、未来产业的崛起区、先进制造的示范区。

长丰(双凤)经开区管委会一直在与信浓马达的投资企业日本信浓株式会社积极对接和沟通,计划借助该公司在日本本土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待疫情结束后,将全力以赴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精准引进日方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促进开发区由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转变,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开发区产业核心竞争力。

长丰(双凤)经开区凭借自身优良的产业发展软硬件环境,积极规划中日(长丰双凤)国际合作先进制造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集群。除日本外,园区还积极开展同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相互合作,形成全面开放的大格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