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不做落后生,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阶段!
暑假作业写不完? 四招教你快速完成暑假作业~
下一篇4 2020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一不做落后生,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阶段!

□ 江亚萍/整理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对于新高一的同学们是既期待又迷茫。初升高,一直是令学生和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高中的生活、交友、学习都与初中大不相同。再加上如果假期过得比较随意,开学后面对集中爆发的问题,很容易手足无措。对此,今天带来的文章的主题就是: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我们将把暑假时间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各不相同。初一初二的学生也可以提前好好看看哦!

一、预判高中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初升高是一个学生生理、心理变动比较大的时期。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快速融入新生活;也有同学因环境的快速转变,一时难以适应,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所以第一阶段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和家人深入探讨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到底如何,想一想小升初阶段是如何度过的,根据个人性格,寻找应对潜在心理挫折的方法。

2、找认识的高中学生、高中生家长或者高中老师,问问高中会遇到的问题,聊聊高中学习的特点,了解该如何面对高中学习。

3、去要读的高中看一看外部环境,设想一下进入高中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自己,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应对未来的校园生活。

二、汲取他人经验,做好风险预估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别人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失败也值得我们警惕。我们要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防患于未然,为自己衔接初升高、学好高中三年攒好经验。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过来人踩得最多的几个坑。

1、学习上

第一,高一就得努力,不要因为别人逆袭成功了,就相信自己也有机会,能逆袭的人也是真正付出努力的人。

第二,不要过早偏科,不管以后选文科或者理科,都不要偏,因为文理科的学习也是有相通的部分,过早放弃某一科是不明智的。

第三,高一开好头,初中的学习,更多是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高中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老师会盯着你。高一就要认真学,给自己的高中三年定好基调,让高中生活进入良性循环。

2、心态上

无论成绩优异与否,一定要沉稳面对学习和生活。高中生活不要出风头,不管是学习、着装或是课外生活,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3、人际交往上

大部分学生是能分清损友和益友的,但是喜欢和“损友”在一起谈玩乐,不想和“益友”一起搞学习。要知道现在偷的懒,在进入社会后会加倍还回来。还有千万不要早恋!把感情变成超强学习动力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电视剧别看太多。

三、预习各科书本,做好知识储备

有效预习、降低知识的陌生度、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找人借书或者买二手书,暑假一定要看课本。调动初中所学,尽可能搞懂知识点,就算看不懂,思考过程也是有意义的。

1、语文:多看新闻,积累新闻标题、专家评论文章,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表达能力;准备字帖练一练,练字还能顺便静心;提前把书上的必背课文背完。

2、数学:认真看课本,把握教材内容,尝试课后练习;初高中数学知识是有衔接的,可以结合在一起思考练习;研究一些与竞赛相关的书籍,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3、英语:除了课本,也要多阅读课外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背诵高一常用词汇,准备好词典,随时翻阅;保持朗读的习惯,可以录音,纠正发音。

4、物理:看书,对书上的概念和公式有初步认识,完成课后习题;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可以先做做;把初三物理复习资料拿出来再看看,尤其是电路相关知识,高中会经常用到。

5、化学:熟练书写初中课本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课题加深印象;熟记常见化学元素顺序、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组合化学式。

6、生物:回顾初中生物所有知识,再过渡到高中;简单复习上学期课本,做做课后题。

7、政治:看教材,了解初高中政治学习的不同点;学会从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有效信息,丰富视野和头脑,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相关评论,写写自己的体会。

8、历史:通览初中历史教材,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构建历史时间线,掌握朝代更替和重大历史事件;关注历史研究热点、考古新发现、历史古迹图片,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9、地理:回顾初中课本,梳理知识框架;关注天气预报和重要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比如今年的洪水),延伸对地理科目的理解。 (综合自七天网络)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