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7日开始到7月19日,我省江淮地区再度遭到强降雨袭击,包括合肥在内多地降雨量打破历史极值,给防洪防汛带来巨大压力。来自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显示,20日起,雨带将会南压并很快再次北抬至沿淮淮北地区。
安徽:江淮之间126个站出现特大暴雨
据气象部门观测,从17日起,沿江江北出现降雨,江淮之间有1517个站暴雨,其中846个站大暴雨,126个站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六安龙井冲大桥432.1毫米。218个站小时降雨量超过40毫米,最大为肥西新机场(水文站)80毫米(18日9~10时);同时江淮东部和沿江西部伴有6~8级阵风。
合肥:打破了“尘封”36年的历史雨量记录
7月17日夜至18日白天,合肥市遭遇特大暴雨。市区降雨量普遍超100毫米,历史罕见。其中,政务区19小时降雨量达247毫米,突破市区日降雨量气象记录历史极值(1984年6月13日的238毫米)。合肥市气象部门预测,20日起雨带北抬至淮河以北,合肥市多云天气为主,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21~22日淮北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3~25日我省江北仍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分析:超级梅雨源于去年底的弱厄尔尼诺事件
今年的强降雨为何这么猛?气象专家认为,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今年6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气象专家解释,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