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重在“防暑祛湿”
2020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注意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小暑”养生,重在“防暑祛湿”

□ 蔡富根/整理
 

7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标志着即将“出梅”入伏,炎炎盛夏开始登场。

“节到小暑进伏天”“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专家提醒说,“小暑”后,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是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因焦虑、不安、紧张而诱发的“情绪中暑”。气温攀高,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暑热暑湿就成了我们防范的重点。我们该如何“防暑祛湿”,做好夏季养生呢?看本期健康问诊听专家怎么说。             

防护

高温来袭,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呢?以下是专家的提醒。

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适当补充淡盐(糖)水

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热量,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此外,可多吃水果蔬菜。不宜过度吃冷饮。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

高温天气中暑处置

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通风;摘下口罩,解开衣扣,用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适当服用藿香正气等解暑药物,并尝试按压人中穴位等方法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求助电话。

充足睡眠,但不宜过长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需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运动

小暑要调养心神,少动多静

小暑过后,温度持续升高。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最容易伤及人体头目,出现心烦、面赤等属热证,严重者可导致高热中暑。中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玉清提醒,调养心神在小暑节气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医看来,节气变化与机体健康、心情状态密切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每当秋高气爽,人们往往心情舒畅,而在寒风骤雨、干燥闷热时,心情就会变得抑郁低沉、烦躁易怒。

小暑后,气温进一步升高,火热邪气容易干扰心神,加之气温高使得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容易出现各种燥热不适,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运动宜缓。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和血为同源。现代人大汗淋漓地出汗运动是对身体的无形伤害,时间久了会出现无精打采、乏力,甚至心慌等问题。

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大家可选择晨练,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操等都可以。

此外,夏季中午气温最高、阳气最盛,建议大家午间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并尽量减少外出,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

养生

夏季如何调理肠胃?专家:做到三戒三宜

暑季,天气炎热,也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调整胃肠功能,预防胃肠疾病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军祥提示:应当做到三戒三宜。

一戒过食生冷。夏季,在气温升高的同进,大自然的阳气也日渐旺盛,自然界的湿度也随之增加。相应地,人体内的湿气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总喜欢吃点清凉爽口的东西,因此,各种冷饮、凉食、凉菜便大行其道。凉食虽爽口,但过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的湿气,则食欲更差,同时可能出现胃脘胀闷、大便稀溏等症状。

二戒过食辛辣。辛辣之物,有化湿通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食欲。麻辣烫、烤肉等更是很多人喜欢的食物。夏天阳气旺盛,而阳气性动上行而散。有的人天气一热便觉得身软乏力,多汗,精神不振,便是因为阳气过盛,汗出过多,致气阴两伤。如果再过食辛辣,辛能散气,热能伤阴,会加重人体气阴的损伤。虽然有爽口之效,但却埋下了耗气伤阴的隐患。

三戒多食暴饮。天气炎热,脾胃湿气渐盛,湿困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而汗出过多,又可损伤气阴,所以人体胃肠的消化功能明显下降。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喜欢边吃宵夜边纳凉,无形之中便会多食暴饮。胃肠功能本就下降,再加多食暴饮,则胃肠的负担更重,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说了三戒,我们再来看看三宜。

一宜多食泡菜。泡菜是选用白菜、甘蓝,或圆白菜及其他调料等,经过渍泡,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而成。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有开胃提神、醒酒去腻的作用,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白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白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此外,泡菜味酸,有养阴生津之效,与夏天气阴损伤颇为相宜。

二宜多食芥末。夏季天气炎热,暑湿较盛,各种凉菜、凉面或是凉皮又容易损伤脾胃,致使湿气留滞于脾胃。再加上各种冷饮和水果,吃多了也会生湿生痰,影响消化。芥末在中药中名为白芥子,有温化痰湿的作用。如果在拌凉菜、凉面或是凉皮时,加点芥末,一来可以调味,二来可以起到温脾暖胃,帮助消化,祛湿化痰的作用。此外,常吃芥末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吃下芥末后,一股辛辣之味直冲头面,虽然有点难受,但过后可使头脑清醒。所以人们在夏季时,不妨多吃点芥末。

三宜多食豆类。众所周知,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豆类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维生素。与肉类所含的饱和脂肪酸相比,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更有益。另外,夏季,豆芽也是不错的蔬菜。豆芽可以作菜吃,也可作汤。夏季多吃点豆类,可以有效解除夏季湿闷天气对人的影响。

提醒

空调吹久了 容易出现“空调皮肤病”

很多人都知道,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面,容易患“空调病”: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这跟室内空气干燥、微生物滋生、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佳有关。

可是你知道吗?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还容易出现“空调皮肤病”。

“空调皮肤病”的形成和皮肤屏障失衡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在室外,皮肤出汗让身体降温,而到了凉爽的室内,没有散热的需求,皮肤血管、汗孔需要迅速收缩,相应的皮肤的皮脂分泌也会减少。

皮肤屏障对皮肤健康而言非常重要,而皮肤屏障的最外层就是皮脂膜。汗腺分泌的汗液以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是皮脂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在空调房间内,这两样东西会减少分泌,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空调制冷作用会导致密闭室内的空气中含水量越来越少。因为空气干燥,更多的皮肤水分通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跑到空气中。皮肤水分丢失,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的稳定。不通风的室内环境使各种微生物容易滋生,尤其是空调滤网上的尘螨。皮肤屏障受损加上微生物滋生,皮肤出问题的概率自然会增加。另外尘螨也是皮肤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它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或者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各种皮肤过敏问题的发生。

常识

藿香正气水+头孢=服毒 夏季防暑这些常识要谨记

为了预防中暑,很多人夏天习惯喝藿香正气水,可你知道喝藿香正气水的禁忌吗?

市民刘女士最近就因为喝藿香正气水引发了一场小“事故”——前几天她嗓子发炎咳嗽说不出话,一直在吃头孢克肟颗粒,刚好碰上高温,感觉胸闷气短,就喝了两管藿香正气水,结果睡到半夜出现头疼、恶心、想吐的症状。早上去医院,被告知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同食,会发生反应。

西安凤城医院急诊科主任陆将表示,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同服,如头孢哌酮、头孢克肟、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替安以及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等。

据介绍,藿香正气水有含酒精的和不含酒精的两种。因为含酒精的药效更好,所以药店里销售得更多。由于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乙醇(俗称酒精),与头孢类药物同服,酒精和头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乙醛,乙醛如在人体蓄积,容易引起中毒反应。轻者出现皮肤潮红、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可导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或死亡。一旦发生同时服用情况,患者应尽可能卧床休息,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的症状则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记者查询发现,在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中,有明确的注意事项,如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等。

饮食

小暑天变热 来杯消暑健脾茶

小暑已过,天气开始变得炎热无比。广州市中医医院杂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高三德介绍,此时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溏等症状。在饮食上要清淡,少食油腻,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他特别推荐这款山楂荷叶饮。

山楂、荷叶代茶饮

山楂,是蔷薇科植物山楂的果实,世界各地有一千多个品种,我国南北均有出产。性味酸甘、微温。功能消食积,散淤血。《本草纲目》说山楂止痢,健胃,化饮食,消肉积,治妇人儿枕痛,下恶露。现代药理研究,山楂有降血压、强心、抗心率不齐、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脂以及抑菌、助消化等作用。

荷叶色青绿,气芬芳,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脾、胃经,是传统药膳中常选用的原料。它有清热解暑利湿、升发清阳、散淤止血等功效。荷叶含有多种同类生物碱及黄酮甙类、维生素C、多糖等。近代研究证实,荷叶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和减肥的作用。

做法:先将山楂切片晒干,如煎水每次用15~30克,荷叶晒干,每次用10克,煎好后去渣代茶饮。

功效:味酸气香,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强心降脂的功效。特别适宜心脾两虚,淤血阻络的人群。

暑期进补食疗方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注意养阳、养心、护脾胃。

对于暑期养生食疗,建议: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宜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宜清心消暑解毒,避免暑毒;宜清热利湿、生津止渴,以平衡体液的消耗;患有阴血气虚者,宜选用滋阴补血之品,如当归、首乌、熟地黄等药物;夏季食补宜选用性平或寒凉的有:莲子、荞麦、绿豆、白扁豆、豆腐、猪肚、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牛奶、鹅肉、鹌鹑肉、鲫鱼、甲鱼、龙眼肉、蜂乳、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枣等;夏季药补宜选用性凉滋阴的有: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茯苓、地骨皮、黄精等。

黄芪薏苡仁粥

材料:黄芪30g、薏苡仁60g、白茅根60g、白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把薏苡仁、白米洗净,将浸泡好的白茅根、黄芪入净布包起,放入砂锅内煮粥,待熟后再加入冰糖,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清热,祛湿解暑。

适宜人群:气虚体质人群夏日食用。

养阴祛湿消暑汤

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薏米、沙参、生白术、莲子各30g。

做法:将上述材料加入砂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宜,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祛暑利湿。

适宜人群:阴虚体质人群夏日食用。

补血祛湿消暑汤

材料:白扁豆、莲子、生薏苡仁、龙眼肉、黄芪各30g。

做法:将材料加入砂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可,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补血祛暑,利湿清热。

适宜人群:血虚体质人群夏日食用。

□ 据人民健康网、科普中国、羊城晚报、华商报等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