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900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4%的大学生支持垃圾分类,希望所在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措施。在调查对象中43.9%的大学生在处理垃圾时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但完全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仅有4.6%,42.3%能分辨大部分,43.4%表示部分能分辨,9.7%表示基本不能分辨。(6月8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一出台就得到了广大国民的热烈拥护。但拥护只是国民的意愿,离真正落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如何尽快让国民清晰、准确地了解分类标准是重中之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尚且有“半数对分类标准模糊”,那么,对于一般国民又情何以堪?在小区垃圾分类桶旁,常有市民抱怨:“垃圾分类好是好,可我就是分不清。”笔者指着垃圾桶对他说:“垃圾桶上有图有说明的。” 市民道:“图太小,看不清楚。”
其实,随着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国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加强了不少,但由于大多数国民还不太清楚垃圾的分类标准,从而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彻底落实。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可通过发传单,或利用宣传栏、宣传板等形式进行宣传,也可在报纸和电视中作公益广告等,还可在生产的各种物品上,以及建筑物、自然物体上,随时让市民能得到提示、警示,以便国民更好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
当然,垃圾车也需分类。市民每天只见到垃圾车来运输,并没有看到它是分类运载的,因此就让不少市民产生误解:“我在家里将垃圾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好类,但在运输和最终处理时还是将两者混合处理,那还不等于白费工夫吗?”市民的话语是有道理的,中端运输、末端处理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此外,可以采取一定形式奖励那些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小区或单位,让正面形象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