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明城市”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非常道
开发“抢号”软件牟利,聪明别用错了地方
旅游“预约化” 还须行业管理“精细化”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旅游“预约化” 还须行业管理“精细化”

□ 汪昌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景区在恢复开放中,普遍实行“门票预约、分时游览”举措。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不只是适应疫情的应急之策,更契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或将成未来新常态。不过尚需完善技术和服务,尽量避免“一刀切”僵化实施。(6月7日《工人日报》)

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无预约不出游”渐成常态的趋势下,如何让游客“来之能游、游之能乐、乐之能返”,实现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游客和从业者的共同期待。

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公园,实行旅游预约制度,从表面来看,这将使一些游客不能随时进入景点,但实际上却改变了过去游客蜂拥而至、过度集中的状况,让游客有序分散地进入游览,既保护了景区和文物古迹,又保障了游客的参观质量和旅游体验。

事实上,国内的故宫,自2015年便开始实行门票预售和“限流8万”政策,这实际上就是“门票预约、分时游览”的有益探索。故宫实施门票预约制度,是遗产保护的不二选择。然而,相比之下,国内一些并非文化遗产的冷门景区,也实行旅游“预约制”,显然意义不大。可见,实行旅游“预约制”,不宜“一刀切”。

换言之,旅游“预约化”,还须行业管理“精细化”。“预约制”绝非简单的管理手段,当前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技术和服务,确保这项工作精细、精准。同时,游客也要改变观念,明白“预约制”不是阻碍而是保障。再者,“预约制”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还需旅游行业各细分领域,上中下游主体共同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服务技术和渠道,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体验。此外,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景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谋划一些活动项目、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以及积极的消费项目,去吸引和分流游客,扭转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饿死”的不良局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