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明城市”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非常道
开发“抢号”软件牟利,聪明别用错了地方
旅游“预约化” 还须行业管理“精细化”
微声音
下一篇4 2020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无证明城市”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 钱夙伟
 

繁琐的材料提交、证明开具,在浙江金华已成历史。通过直接取消、告知承诺免提交、数据查验和部门检验取代等4种方式,金华打造“无证明城市”。截至记者发稿,这项改革累计让群众和企业少开各类证明98.3万件,改革满意率达99.99%。 据介绍,“无证明城市”并不是绝对的“零证明”,而是遵循“法无规定一律取消”的原则确定取消证明材料清单。(6月7日《工人日报》)

事实上,取消可有可无的证明,简化证明,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比如早在2015年公安部曾专门发文明确:“应由需要单位派人持有效证件及单位介绍信,到公安派出所给予出具证明。对个人一律不予出具。”同时,针对各种奇葩证明,2017年6月国务院相关会议也曾明确了“四个一律取消”原则,其中就包括:“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但现在到机关部门办事,遭遇名目繁多的证明,仍非个别现象。

确实,于法治社会,出于规范有序管理的需要,完全“零证明”是不可能的。现在被公众诟病的证明,除了其中许多是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甚至纯粹是作弄人,折射出的是权力任性和懒政思维;但也有许多的证明,是确实需要的,问题在于,这证明本来无需群众和企业开具,应该由组织出面,以“公对公”方式,进行相关的调查核实,无需个人为此“跑断腿”。而现在把证明的成本转嫁到了个人和企业的头上,这既增加了群众和企业的负担,也加剧了“证明”泛滥导致“办事难”。

在建设服务型社会、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大背景下,打造“无证明城市”势在必行。当然,因为政策上的新旧并存、条块并行,相当程度上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就如公安部门取消18种证明,也有可能存在与相关部门现行规定并不配套的情况,但既然初衷是为了便利群众,只要多一点责任意识、为民情怀,有所作为,是不难解决的。因此,打造“无证明城市”值得推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