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政,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观测精密度、预报精准度、服务精细度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稳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预报预测体系将覆盖“从分钟到年”
在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测精准化水平方面,我省将深化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在气象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组合布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相控阵雷达、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设备,开展一网多能立体观测。依托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计算资源支撑能力,发展高分辨率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完善从分钟到年,从天气到气候及其影响的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预报预测体系。
将及时发布城市内涝预警信息
根据新政,我省将加强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提升城市内涝风险防治能力。建立城市暴雨内涝、降水监测预报等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开展观测站网设置、数据采集与分析整理,修订完善暴雨强度公式,为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推进水利、交通、旅游、林业等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服务防汛抗旱、综合交通、全域旅游发展及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等重点领域,减轻气象灾害风险,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加强高速公路团雾等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应用。建设安徽消防救援指挥气象信息支持平台和基于气象敏感性疾病风险预测预警的公众疾病预防健康气象服务平台。
气象遥感监测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
以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自动连续观测能力为目标,在沿江、沿淮、巢湖、升金湖等重点河湖生态功能区建设空地一体植被生态气象监测系统。
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完善气象遥感监测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联动机制,提升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常态化作业水平。推动生态小气候和生态系统保护,启动淮河生态经济带气象服务保障规划编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应用到生态修复
我省将建立长三角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站点建设,提升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切实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抗旱、大气污染防治和森林防火中的作用,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保障。
我省还将加快黄山国家气象公园建设,提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和文化竞争力,助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创建、避暑旅游目的地评选,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体系,打造“气候好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