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光有“合格证”还不够
非常道
长三角“阅读一卡通” 让阅读流动起来
整治“饭圈”乱象须多管齐下
微声音
下一篇4 2020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好“父母”,光有“合格证”还不够

□ 木须虫
现身说教 王恒/漫画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5月26日《证券时报》)

让父母当合格的父母,加强父母的角色、能力教育,不可或缺,利用学校教育的平台和家校互通的契机,开展家长教育,也是简便易行的形式,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让父母掌握做“父母”的技能,像专业考证一样达标,也是一种思路。

然而,对父母的教育或者说家长教育,真正的难点是该教父母什么、培养家长什么样的观念与能力,至今都缺少科学权威的相对统一的说法,甚至对于与成长相关的共性问题如青春期、网瘾等,也缺乏可行可靠的干预办法,多停留于空洞的说教。同时,谁来担当千百万父母的家庭教育导师,也是一时难以突破的瓶颈。况且,之于父母这角色是一辈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监护与教育提出的要求都不会一样,学着当好父母或许是终身的,很难想像靠简单几天培训和小小的一个证就能成就一个合格的父母。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晋父母,其实更重视父母教育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针对父母的角色与能力教育,更突出的还是有效供给的难题,其次才是形式与渠道。所以,重视和加强家长教育,最急迫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形成与父母角色与能力相关,从“育”到“教”的知识成果与教材体系,培养这方面的专家和专业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图书推广、公益培训以及教育咨询指导,实现对父母能力教育的广覆盖,让为人父母者有机会便利地获得当家长技能的权威指导。

做好这些,需要政府、社会合作不断探索完善,真正把让“做父母”成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把教“做父母”当成一项职业来开发,形成规范的体系,提供出有品质的服务供给,解决学“做父母”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