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没收学生手机 以错矫错不足取
非常道
“网约工”也是工 亟待综合扶持
“野餐热”需要因势利导
微声音
下一篇4 2020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钓鱼执法”没收学生手机 以错矫错不足取

□ 丁慎毅
“骗子” 大法 王恒/漫画
 

5月23日,辽宁一校长钓鱼执法没收学生手机的视频走红,视频中校长让主任拿着生日蛋糕去教室给老师庆祝生日,并称拍完照片就分蛋糕,学生们兴奋拿出手机拍照,结果温馨的画面秒变,校长指着拍照的三名同学交出手机。随后拿着蛋糕去下一个教室。网友调侃:套路太深,把学生给玩坏了,一个蛋糕钓出多少部手机。(5月25日《重庆晚报》)

学生携带手机进入学校,确实是一个令学校头疼的问题,以至于一些学校“气急败坏”,把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这样的做法因为涉嫌侵权和违背教育规律,都被批评叫停。现在校长以诱惑的方式来没收学生手机,看起来是温柔了不少,其实和强制砸手机没什么两样。

我们不否认学校在“手机战”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个好的心愿要用好的办法来实现,以错矫错的结果只能是错上加错。学校在学生面前给老师庆祝生日,可以让学生更具象地理解尊师重教,理解相互关心,但没收手机的结果是让学生觉得老师都是骗人的,刚刚有的那一点感动变成了愤怒,未免让孩子们过早地体会了什么叫“社会的艰险”。

学校一直在努力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当一个校长对学生上演“温柔的诱惑”时,将教育中的欺骗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来实施,学生心里原有的信任,对老师的友好,顷刻荡然无存。

一种可能违反规则的行为绝不应该用另一种更严重破坏社会基本道德底线——互相信任的行为去矫正,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成绩,更在于培养健全人格,用透支信赖去强力阻止一种弊端,后果更甚。

或许有人说,难道教育就不能使用“善意的谎言”?当然可以有“善意的谎言”,但其导向的结果必须是正向效应。比如,老师鼓励学生:只要你能一直坚持上课不玩手机,相信你的成绩会大幅度提高。即使这个学生做到了上课不玩手机而成绩没提高,但他不会认为老师不讲诚信,而老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所以不会导致负向结果。

既不能一刀切地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又要不让学生使用手机影响正常学习,这确实很难,这就更需要创新合法合理合情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以错矫错,把创新变成创伤。毕竟,建立基本信任和互信的环境很难,但摧毁它却非常容易。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