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淮南市凤台县举全县之智、之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突出全覆盖、高质量、成色足、可持续,聚焦基层党建、聚焦产业发展、聚焦能人带动、聚焦基础设施、聚焦村容村貌,使党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作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引出脱贫合力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凤台县尤其注重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凤台县要以党建为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努力探索凤台县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这是日前凤台县委主要领导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上再次强调的内容。
近年来,凤台县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将中央及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底,凤台县累计已有16992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72%下降到0.017%,全县3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夯实基层基础是建强“一抓双促”的“火车头”。2020年,凤台县持续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查短补弱,确保全县38个贫困村党组织个个建强。加大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力度,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大力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着手吸纳一批致富能手入党。通过先锋党员联系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带动未脱贫户和因疫情影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合作社、蔬果蘑菇大棚、养殖基地等的帮扶作用,帮助贫困群体稳定增收、同步致富。
该县围绕目标,用好两大载体,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提高贫困户信贷额度,解决扶贫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压实责任,强化作风建设,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实施选派帮扶“六强六提”行动,锤炼党员干部过硬作风。
产业支撑撑起脱贫动力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两个孩子,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2016年年底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脱贫户韩立勤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40多岁的脱贫户韩立勤,原来靠耕种家里的几亩田地生活,是当地的贫困户。洼刘村成立扶贫车间之后,她来到扶贫车间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一年收入增加3万元,不仅顺利脱贫,生活不愁了,还能攒下不少钱。韩立勤说,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翻天覆地。洼刘村也于2017年12月圆满完成了村出列、户脱贫的扶贫任务。韩立勤能脱贫致富,洼刘村能圆满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的扶贫任务,产业脱贫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凤台县始终抓住产业扶贫不放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产业扶贫工作要点、落实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加强了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力度,整合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带贫企业倾斜,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凤台县38个贫困村,建成贫困村扶贫园区40个,产业达标村38个,“一村一品”村6个,产业达标户1385户;落实特色产业扶贫主体带动项目9个,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968.2万元,现有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6个。全县2318座户用、54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今年以来累计收益144万余元,其中,村级光伏收益48万元,安排就业岗位132个,今年新增72个,安排就业人数327人。
“能人”带动带出脱贫活力
自凤台县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涌现出许多产业发展“能人”,他们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攻坚的领军人物。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村民陈传安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但他15年扎根基层,成立了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2017年至2019年无偿为贫困户和残疾人贫困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精准扶贫服务40多户,其中残疾人贫困户18户。绿色高产高效优质糯稻生产,每亩增产100公斤,水稻售价每公斤高出0.4元,农户每亩直接增收440元,贫困户和残疾人贫困户每亩直接增收710元。开展多期培训,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应用农业生产新机械、新技术、新品种,切实让贫困户和残疾人贫困户得到实惠。基地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根据残疾人员工的实际情况,因人安排适宜的工作,带动共同富裕。
凤台县凤凰镇三里沟社区居民胡焕林是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于2016年成立安徽硕茂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解决农村剩余劳力10人就业,另外还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地区贫困户40余户发展肉牛生产,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肉牛养殖技术指导,并且低价为贫困户提供子牛并帮助其销售商品牛,对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肉牛代养,增加贫困户收入,社会效益显著。在他们的产业带动下,贫困家庭会早日走上致富路,预期实现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