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刚开学,小新从家里出走了。班主任说,消灭“四害”,每人交1只鼠尾巴。 小新犯愁,家里老鼠夹总共打到两只,尾巴都被爸爸上交单位了,妈妈说,老鼠会算卦,再也不会上钩了。
“咱们去挖田鼠,一起去吧。” 高自己半个头的班长小芳和另一个女生小芹招呼他。小新还在犹豫着,另一个男生小旺补充说:“到巢湖边,芦苇丛里伸手能抓到蜂鸟,你不去?”“真的?那太有趣了!” 周六中午放学后,四个孩子偷偷从家里跑出来。 第一次离家的兴奋和新鲜,孩子们边走边小跑,都抢着讲话。 “田鼠最坏,农民伯伯的粮食还在田里就被它们糟踏掉20%。”小芹说是从她爸文件上读到的。
“我爸出差回来才写了一篇文章,全省响应号召,掀起了灭田鼠高潮。”小旺的爸是省报记者。 “我姑家在塘西河,就在巢湖边,田鼠多得爬人脚背,这次去多打几只,给我们五(2)班争光。” “也抓几只小鸟回来养!”小新提醒着。太阳渐渐西沉,一阵激动过后,脚步也慢了下来。 “怎么还不到,我要走不动了!”小新开始叫苦。 “快了。我寒假刚来过。”班长给大家打气。 天完全黑下来,风吹进脖子里汗津津,冷丝丝。 离开主路,往左拐向东边的板车道,再往前,又往南拐到一条小道。站住了,小芳四周瞅瞅,拐向一条塘边田埂。 伸手不见五指,田边有些隆起的土包。“是坟头吗,有鬼吧?”小新声音都变了。 “紧跟着我,别转头!”班长低声嘱咐着。 眼看前面黑黝黝的一片树木和房子。进了村子,拐了个弯,一间草房前,小芳敲门。悉悉窣窣有人起床声,“嘎”的一声门开了,大姑瞅瞅,惊喜地一把搂住小芳,招呼孩子们进屋。
大姑忙煮饭,还烧了咸牛肉,嚼不动,说是腌牛肚子,小新从来没吃过。 大姑父上河修堤,家里只找到一床被子,桌子挪开,堂前铺上厚草,四个孩子挤在一个被窝里。走了许多路,又累又困,眨眼间就都睡熟了。 早上一开门,就看到前面的巢湖,东边的太阳出来了,照得湖面亮晶晶的,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水声。湖滩边已影影绰绰有不少人了。小新惦记着小鸟,赶紧往湖边跑。人家告诉他,那要到夏天以后划小船进芦苇丛,才能抓到小鸟。小新很失望。
早饭后,小芳的表哥扛把大锹领着他们出发了。 到了一个高田埂,表哥扒开荒草,找到一个洞口,几锹下去就说有了,小新凑上前一看,怎么是个青蛙?一动不动,冻得有点透明的样子,想起自然课上说过,两栖动物会冬眠。表哥又往里挖,越挖越大,洞口一会儿上去,一会儿又下来了,田鼠好狡猾,有几个洞口。“呀,它出来了!”小芹惊叫起来。几只田鼠窜出洞口, 四处逃散,表哥眼疾手快,用锹扑下去,小新急忙用脚去踩,田鼠却从脚背上翻个身钻到草丛里去了。表哥又往深里挖,没有田鼠,却扒出豆子和玉米来。快到中午,大姑在坡下喊吃饭,几个孩子跟着表哥凯旋而归,小芳数数有12只田鼠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