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脱贫唱“主角” 强村富民路更宽
2020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业脱贫唱“主角” 强村富民路更宽
——巢湖市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侧记
□ 张发平 文/图
产业园内村民正在给西瓜秧“点花”授粉
受益于村集体产业的壮大,刘贤云一家已成功脱贫
中垾镇太平村贫困户在瓜蒌扶贫产业园采收瓜蒌
黄麓镇合群村鮰鱼产业园捕捞鮰鱼现场
 

人间最美四月天,奋力攻坚正当时。苏湾镇包坊村西瓜园正在忙着“点花”授粉,夏阁镇柳南村蔬菜大棚早已绿意盎然,中垾镇太平村芍药花盛开引来一波又一波游客,黄麓镇合群村开始谋划建设扶贫标准化厂房……走在巢湖市大地上,处处焕发生机,各村的特色扶贫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正在持续壮大。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不断探索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迈出了脱贫攻坚、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各地群众沐浴着集体经济的阳光雨露,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挖潜动能,“空壳村”实现三级跳

“叶书记,我们家的光伏扶贫分红款已经拿到了。”4月26日,赵世军在自家门口看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叶霆来走访时,老远就和他打起招呼。在巢湖市夏阁镇柳南村,赵世军此前是一位贫困户。几年来,他们家不仅享受到村里光伏产业等集体资产收益的“红利”,还在村里的帮助下养鸡、跑面包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2014年,柳南村被列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163人。和赵世军一样,他们不但享受山场租赁、光伏扶贫等集体经济“红利”,有着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瓜蒌产业园打临工,于2018年全部脱贫。去年,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11165.33元。

“整村出列和贫困户全部脱贫,主要得益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叶霆说,2014年柳南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被市里列为贫困村。如何在这穷乡僻壤带领群众走出贫困的窘境,光靠上级扶持资金,显然治标不治本。经过和广大党员、群众谈心,广泛听取大家意见,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最终决定,从柳南村现有的资源上挖掘潜能,进行“造血”。他们首先从规范山场租赁入手,对标市场价向外发包,首次尝试发展集体经济的一级跳。

初次尝到甜头后,2015年该村借鉴外地经验,一期建设30kw光伏产业,2016年二期建设25kw光伏产业,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前期,贫困户的分红主要来源于山场租赁和光伏发电集体收益,这也是该集体经济收入再一次突破。

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家底”,村干部、广大党员和群众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胆子也大了起来。2018年,该村将20万元选派干部帮扶资金,入股村里两个经营收益稳定、信用优良的小微企业,当年分红7%,获益1.4万元。去年又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入股五领矿业,分得红利3万元。同时,该村还向承包大户集体流转土地700亩,使得150户群众共受益41.4万元。截至2019年底,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1.8万元,成功实现“空壳村”的三级跳 。

整合壮大,产业开“花”节节高

“土地流转有租金,还能在产业园里做些手头活,一年能挣万把块钱。”在苏湾镇包坊联创扶贫产业园,52岁的刘贤云一边给产业园里西瓜“点花”授粉,一边对记者说,她和丈夫都患有疾病,因病致贫。这几年,村里给他们家除了保障政策扶贫外,还安排她到产业园来打工。如今,她和村里其他贫困户一样,都摘掉贫困的帽子。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引路,人有一技之长。”说起联创产业园的由来,包坊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汤贤德介绍道,村里要发展,必须要发展产业。只有盘活存量资产,整合做强特色产业,才能不断地壮大集体收入,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可持续支撑。

为此,该村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申请扶贫项目资金,自2015年以来共兴建了4座村集体光伏电站,共计97千瓦;建设包坊村扶贫产业园,与扶贫龙头企业瑰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优先保障贫困劳力进园就工,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就业;建设联创产业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巢湖市包坊富才家庭农场签订协议,合作入股,投资300万元,建设10米双层钢架大棚共72套,发展有机蔬菜种植。2019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1.54万元。

“突出产业引导,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包坊村只是全市一个缩影。”据巢湖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品牌效应,以渔网、茶叶、稻虾共养、中草药瓜蒌种植、番茄等“五大产业”为轴心,各类小型到户、到村零星产业为轴线,构建“五大产业+”扶贫格局,突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实现“产业可持续,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振兴有基础”的目标。其中,渔网产业,建设渔网特色扶贫产业基地27个,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建立茶叶产业扶贫园16个,惠及贫困户1500余户,带动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中草药种植产业,引进瓜蒌籽加工龙头企业侬安康有限公司等企业,做长产业链,种植面积近8000亩,惠及贫困户2000余户;稻虾共作产业,总面积8.1万亩,带动900户贫困户;番茄产业,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番茄近6万吨,惠及贫困户近500户。

组织引领,强村富民奔小康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巢湖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引领,市场运作,让农村“沉睡的资本”活起来,建设和培育强村富民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黄麓镇合群村党委结合该村实际,采取“党组织+”的模式,全面盘活村各类资源,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村强民富。据该村党委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力生介绍,该村坚持主体带动,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申报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建设100亩瓜篓子扶贫产业园,组织党员骨干成立了“合群村瓜篓子产业经营和发展合作社”,不仅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还带动50户贫困户分红。同时,坚持“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引进安徽富煌集团“三珍”公司,确保该村“鮰鱼养殖”效益,带动合群村3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此外,该村还发动各党小组和党员集思广益,将各自然村的资源按可经营、可利用、可开发等各类指标进行分类,将黄麓水库、村退耕还林地等资源对外发包,实现了“资产变资金”的转变。

“我们村以‘一抓双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精准实施脱贫政策,去年村集体收入达94.86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13873元。”中垾镇太平村党委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伍斌告诉记者,该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争取上级50万元扶贫资金,流转程姚村100亩土地,于2019年5月建成瓜蒌扶贫产业园。除了给贫困户分红收益外,村委会以园区带动的方式,鼓励本村贫困户参与瓜蒌产业园生产管理,获取劳动报酬。同时,还大力扶持芍药产业园建设,流转土地595亩,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共20人就业。该产业园每年给予村委会8万元分红,村委会将分红中的80%给予太平村72户贫困户,每户增加收入约600元。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巢湖市共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189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8亿元,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折股,茶叶基地、瓜蒌子种植、设备采购等形成,实现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9余万元,带动贫困户24389户次,年户均增收1400元以上,年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市13880户、2693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个贫困村均已实现脱贫出列。(部分配图由文中相关单位提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