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一连走进5户农家,听取村民对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种植茶叶、发展养殖业等的想法,了解省市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4年过去,当地经济发展得咋样?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吗?革命老区脱贫情况如何?日前,记者深入金寨县大湾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听听革命老区人民的心声。
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 “有两百多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
“啊,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每天中午,金寨县大湾村都会响起这首村民们都很熟悉的歌曲——《情怀大湾》。这是一首由村民自己写词、作曲的村歌,用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的话来说,“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大湾村的新面貌。”
4年来,大湾村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化作巨大干劲,积极用好扶贫政策,真脱贫、脱真贫,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畅通无阻的水泥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蒸蒸日上的茶产业、初具雏形的旅游景点、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给大湾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大湾村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经济收入。
据介绍,2016年以来,该村共脱贫158户、399人,2018年顺利实现“村出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减至4户、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2.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6元。
余静还告诉记者,最近两三年,大湾村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有两百多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而且一年比一年人多,这说明村民们对大湾的未来有信心,也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我的收入翻了10倍,请总书记放心!”
在大湾村游客接待中心,记者见到了村民陈泽申。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家,嘘寒问暖的情景,陈泽申历历在目,“4年前,总书记在院子里与乡亲们围坐着,聊家常,真让人激动。”此后,包括陈泽申在内的当地贫困户大大树立了脱贫信心。
陈泽申是村里的贫困户,老伴去世、儿子也不在了,只有他和孙子一起生活,因为家里没有了劳动力,以前每年收入仅有几千元,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而现在,陈泽申家的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这4万多元是如何挣到的?去年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营业了,陈泽申过来干起了“导游”,负责接待游客和干些杂活。“游客来了,我带他们到茶园采茶,教他们炒茶。”他告诉记者,现在老区人民吃上了旅游饭,他在游客中心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保洁,一个月也能收入500元;他还在后山种了几亩地中草药……
“比起4年前,我家收入翻了10倍,生活很幸福,请总书记放心!”更让陈泽申开心的是,去年他的孙子大学毕业,如今已在合肥就业,拿上了7000多元的月工资,每月除了开销,还能存下不少。“现在村里大家的精气神都特别足,相信今后的日子更有奔头!”
金寨县:贫困户户均享受帮扶政策达7个左右
“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老区视察指导,金寨迈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记者从金寨县了解到,2014至2019年,该县累计脱贫38428户128096人,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1%。截至2019年底,全县仅剩1021户1821人尚未脱贫。
近年来,金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最大的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累计投入资金48亿余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
据了解,围绕“两业”攻坚,该县为贫困户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贫困户户均享受帮扶政策达7个左右。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按照“乡村摸底、人社搭桥、园区就业、职校培训”思路,依托金寨技师学院、乡镇农业培训基地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培训贫困劳动者9188人。全面落实就业奖补政策,开发光伏电站管护员、生态护林员等10类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12546个,实现户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
在壮大特色产业方面,坚持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果蔬等特色种养业。深化“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共发展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联合体12家,农民合作社3153家,家庭农场4142家。认定扶贫基地107处,参与带贫主体680家,带动1077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金寨县克服疫情影响,3月底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农产品产销对接和贫困户子女上学“四个清零”。“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寨县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