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先锋” 深藏功与名
2020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渡江战役特等功臣王德金:
“渡江先锋” 深藏功与名

□ 星级记者 汪婷婷/文 马启兵/图
被授予“特等渡江功臣”的奖状
身着印有“渡江功臣”的汗衫旧照
“渡江先锋”锦旗(后被馆藏)
参与渡江战役的史料被天津某部队征用尚未归还
渡船照(此照片曾刊于1959年的《安徽画报》)
 

距离无为城区10多公里的陡沟镇,隔着裕溪河与含山县运漕镇相望,小镇毗邻长江、巢湖,通江大道贯穿其中。83岁的王以胜一辈子没离开过这里,祖孙几代都是如此。用他的话说,老王家的基因里都遗传了父亲王德金的忠厚、老实和本分。而老实了一辈子的王德金,则在1949年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轰轰烈烈的大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2020年4月21日,距离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胜利已经过去了71周年。王以胜那年12岁,渡江战役期间,父亲做了什么,当时的他全然不知,“父亲在后来的日子里也从没跟我们提过,他的事我还是听了他的报告才了解到的。”    

被“遗忘”的功臣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约20余万人,陆续集合在江北无为,分驻蜀山、襄安、开城、泥汊、汤沟各地,积极待命渡江作战。无为(当时无为一县分为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四个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部分地区系水乡,成为横渡大江天险的最前哨。

当年参加渡江战役的船工水手,创造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1949年5月15日,在庆功大会上,船工王德金被评为“特等渡江功臣”,并荣获“渡江先锋”称号。同时,还评出一等功臣马毛姐等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37人,四等功臣499人。

1985年,曾有记者接到群众来信后赴无为采访,称当地有群众反映,作为唯一的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的名气不仅远不及马毛姐,晚年甚至一度生活清苦。其实,王德金原本也同马毛姐一样,有被毛主席接见的机会。

据儿子王以胜回忆:1951年国庆节,上级通知请特等功臣王德金和一等功臣马毛姐等人一同赴京观礼,但王德金由于行船谋生在外地,未及时接到通知。1953年,又邀请他进京过国庆节,当时的他负责基层党组织工作,忙得分不开身,最终也未能赴京。数次错失被中央领导接见的机会,加之为人老实忠厚、不善言辞,久而久之,这个特等功臣,逐渐进入“被遗忘的角落”里。

幸存的“敢死队”

1906年,王德金出生在无为县戴家湖( 现为陡沟镇西河行政村沈村)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年幼丧父的他,小小年纪就尝遍了人间疾苦。15岁左右,王德金在大商船上帮忙烧饭,于是开始接触行船这一行。 20多岁时,在姑父的资助下,买了一只载重约两吨的小船,其弟王德发也买了一只小板船。兄弟俩以黄洛河街河口为基点,向北至东关街,向南至仓头街,向东至运漕街,运送来往客商。

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挺进无为地界时,解放军通过工会找到王德金,希望其组织船只,送解放军过江。当时多有害怕者,只有其弟王德发和船友郑仙芝愿意带船,便跟随王德金到了泥汊内河。经过月余的练兵,他们教会战士们登船划桨、掌舵。

临近渡江日,以王德金为首的三只船,被当作“敢死队”渡江。1949年4月20日夜晚,王德金担任渡江第一船水手,船驶过江心时,进入敌人照明弹光圈,遭到对岸敌人暗堡里的机枪猛烈扫射,机枪子弹呼啸着从他头顶上飞过。战士们在机枪手的掩护下跳上岸,如猛虎般打击敌人,机枪手为打击高处、远处的敌人,端起了机枪,王德金见状,奋不顾身地把机枪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枪林弹雨中,他率先把解放军先遣队送到了长江南岸。顾不得伤痛和疲惫,王德金连续三个昼夜,不停地摆渡解放军战士渡江,先后顺利渡送了数百人。不幸的是,船友郑仙芝带领的三号船,被敌炮弹击中,军民全部牺牲。第三天,王德金在返回尚未到北岸之际,有军民大喊“快划,敌军舰来了!”王德金听到了隆隆声和机枪扫射声,但此时靠岸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将船一横,跳入了水中,以此逃过一劫。

忠诚的共产党人

当年,渡江胜利(泥汊点)庆功大会在无为县城体育场召开,王德金被授予“特等渡江功臣”,并收获“渡江先锋”锦旗一面,以及印有“渡江功臣”的汗衫一件。自此,王德金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当时,有解放军对他说道:“老乡,你这辈子的生活可不愁了!”但是,对王德金来说,既然参加了渡江,就是准备好赴死的,哪里想过什么功劳不功劳。直到1991年去世,王德金从未以渡江功臣自居,更没有伸手向政府要过什么。

1950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2年担任乡指导员,1955年到陡沟区粮站当保管员,1956年调回家乡任高级社社长,1958年当人民公社养猪场场长,1966年调入田桥公社鸡鸭孵坊工作,一直工作到78岁高龄才退休……“我父亲的一生,就像个老黄牛,组织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勤勤恳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王以胜和弟弟王以朋受父亲的影响,从小也跟着跑船,长大后兄弟二人参了军,退伍后都在家乡务农,一辈子同样安分守己。

文革之前,王德金曾多次受邀给学生和基层民兵做报告。对于大字不识的王德金来说,所谓报告,也就是自己渡江那几日真实经历的分享。王以胜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是在父亲的报告中得以了解当年惊心动魄的故事。“父亲的功劳也好,苦劳也罢,他从来不对家里人说。庆幸的是,当年很多听过他事迹报告的人都长大了。只要有人记得,父亲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的。”王以胜如是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