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是把双刃剑 
五月槐花开
长丰圆子滋味长  
下一篇4 2020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聪明是把双刃剑 

□ 合肥 周彪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想比别人更加聪明。小时候聪明,多受父母、邻里的夸奖;长大了聪明,受到周围人的羡慕;工作了聪明,也容易受到上司的赏识。历史上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当丞相,都是少年英才,聪明人写就的辉煌!从辨证法的角度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有长必有短,有利有弊,人聪明也是一把双刃剑。

聪明本是一件好事,用之得当,事半功倍,用之不当,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但凡才智过人,就容易仗恃自己的聪明,小瞧别人,不知谨慎进退,导致失败。古往今来,因为自恃聪明而招致杀身之祸者不绝。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杨修,每每擅揣上意,引起曹操忌恨。曹操平定汉中后,一时犹豫不决,继续挺进困难很大,坚守又怕防御不住,下面的将军们也不知道是守还是战,曹操在犹豫中脱口而“鸡肋”。杨修马上揣测曹操要退兵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便对各位将军说,主公要撤军了,大家做好准备吧。在曹操还没有下达撤军命令,下面已经乱哄哄做着撤离的准备,曹操十分愤恨,并以扰乱军心罪,将杨修处斩。

三国时期,另一个聪明人,东吴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此人天赋异禀,聪明过人。但老成的诸葛谨并不以此为傲,反而十分忧虑地说:“这孩子不是光耀门庭的人,可能是毁我诸葛一族的祸首。”后来诸葛恪在东吴独掌大权,独断专行,惹得天怒人怨,被诛杀屠族! 聪明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史载商纣王“力能擒猛兽,智可掩是非”。正因为文武两道能力过人,所以,凡事都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以致于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越走越远,直到最后的失败。

隋朝二任帝杨广,也是天资聪颖,武可以领兵打仗,文善诗词歌赋,堪称文武双全。哲人们说,聪明再往前多走一步,就转变为狡诈。杨广正是凭借自己的狡诈,骗取了父母的宠爱,夺取了太子的地位,又残忍地趁隋文帝病重之机,亲手弑杀了自己的父亲,登上了皇帝宝座。站在权力宝塔之顶的隋炀帝,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聪明,而是越发肆无忌惮。一次,他与臣子们交谈时说:“有人说我的帝位是靠继承而得,即使在全国招考,我也会是第一。”在他的心目中,俨然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过分自负,使他忘乎所以,不仅听不得谏言,连一句真话都听不进去。过度膨胀的结果,只能是灭亡!天道无情,莫不如是。

不加掩饰的聪明,往往遭人嫉妒,聪明者为自己的聪明付出代价。晋朝时,司马遹被立为太子。司马遹从小就聪明过人,五岁时,宫廷失火,晋惠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司马遹拉着惠帝的衣角,要惠帝隐身暗处。惠帝问什么?太子说:“夜色昏暗,火场混乱,须防范意外,皇上不应该站在火光映照清楚,每个人都看清楚的地方。”惠帝大为惊异,并感叹说:“此子必能兴我家业!”后来,因为贾后忌惮太子的聪明,屡屡在惠帝面前进谗言,致使太子惨死。

曹魏时期,曹植聪明过人,少年英才,文行天下,深得曹操喜爱。曹操每次出行打仗,曹植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总是出口成章,赋诗送行,博得曹操的夸奖;曹丕则是老大老实地跪在地上默默流泪,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长此以往,曹操感到小儿曹植浮浅,大儿子曹丕诚厚,太子的天平越来越向曹丕倾斜。曹操最后还是按照传统制度选择了曹丕做了太子。曹丕登上皇帝宝座,也没轻易放过聪明过人的曹植,七步成诗,虽然让曹植逃过一劫,但此后,曹植基本上被排除在朝堂权力之外,被赶回到自己封地,再也没有机会参与朝政的机会,郁闷终老。北宋苏东坡,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才华盖世,名闻天下,堪称北宋文坛上的耀眼新星。但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历经磨难。苏东坡从自己遭遇的苦难中体悟到,正是自己的聪明,招致了别人的嫉恨,使自己屡遭困境。他在为儿子祝福所作的《洗儿诗》中,表达了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感情。“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有人说,苏东坡后两句诗,有讽刺挖苦朝堂之上的公卿们之嫌。其实,朝堂之上的公卿们,没有哪一位是愚鲁之人,可以说个个是人精,只是他们更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不露声色而已。

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呢?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