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时候,很多朋友喜欢煲一锅汤来喝,热乎乎的一碗喝下去,滋补又开胃。炖汤要避开下面这3个误区,否则汤不好喝,身体还可能会“遭殃”。
误区一 煲汤时间越久越好 汤并非是煲得越久越好。炖煮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食材营养流失,还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加大痛风的患病风险。
不同食材煲汤时间有不同,青菜汤或海鲜汤,建议半小时以内,保持青菜里的营养不流失,海鲜口感也在这个时候达到最佳;鱼汤,鱼肉比较鲜嫩,鱼骨又非常小,所以熬制时间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内,这样熬出来的鱼汤最鲜美;鸡肉、排骨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把营养熬出来,一般熬两个小时左右是最好的;筒骨汤或猪蹄汤,不超过3个小时。
误区二 只喝汤不吃料 不少人会认为经过炖煮后,食材中的营养都会溶解到汤里,所以“喝汤就能获得全部营养”。
但相关实验表明,将鸡、鱼等高蛋白食材炖煮6个小时,蛋白质溶出率只有6%~15%,大部分营养仍留在肉中。
所以要想充分获取营养,不能光喝汤,还要把“汤料”一并吃下。
误区三 汤泡饭易消化 将米饭泡在汤里可以变得柔软,吃下去也会更加温暖,因此在肠胃不舒服时,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就是汤泡饭。
但正因为米饭变软,人们吃的时候往往会缺乏咀嚼,随便嚼两下就一口吞下,这样反倒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长此以往,人的消化功能会减退,胃病也可能随之而来。 □ 据《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