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防疫法宝”转化为上海2400万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透露,已经制定了《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征求意见稿,同时推出了“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25问”。(4月12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此次上海制定的“卫生健康公约”的内容涵盖转变健康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改变饮食习惯、引导文明行为和倡导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等主要方面。公约的核心内容是“12个不要”和“12个倡导”,其中包括不随地吐痰,不留弃狗屎;不乱扔垃圾,不扎堆喧哗等。“12个倡导”,即清洁环境防虫害,喷嚏咳嗽掩口鼻;科学防护戴口罩,社交距离要保持等。可以说,这个“卫生健康公约”不但涵盖面广,而且非常细化。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卫生健康安全,尤其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广大市民防疫的“四大法宝”。但良好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防疫时期”,而应成为“后疫情时期”的一个“延续”。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却往往是随“疫”而变的。一旦疫情形势开始“向好”,有的人就立马“原形毕露”,不但出门不戴口罩了,而且其他一些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暴露无遗”了,不是随地吐痰,就是随手乱扔垃圾。殊不知,一旦让不良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变成了“陋习”,轻则会危害个人身体健康,重则会威胁公共卫生健康安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毒的传播、扩散和蔓延,最终成为人类的“疫魔”。
笔者以为,上海的“卫生健康公约”值得点赞,更值得各地借鉴和大力推广。各地不妨多多学学这样的好做法,让每一位市民都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从“出门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做起,自觉远离卫生健康“陋习”,从而让良好的个人卫生健康习惯永远与我们相伴,一起乐享健康、乐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