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暧昧的灯光,烟影迷蒙的情绪,似一场恍惚朦胧的梦境,带来淡淡忧伤的东方情怀。影片《花样年华》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二人在探求另一半出轨原因的过程中互生情愫,产生了一段氤氲不明而又出轨未遂的婚外情。通过悲凉缠绵的音乐,惆怅温婉的镜头以及极富内涵的暗喻,展现了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具有独一无二怀旧气质的风情画卷,表达了两个孤独的人在道德与爱情间的彷徨试探。
一、悠扬暧昧的独特情调——音乐
狭窄幽深的巷弄,拥挤潮湿的过道,苏丽珍婀娜多姿的身姿摇曳在转角阶梯之上,伴着悠扬暧昧的主题音乐,在一次次与周慕云看似不经意的掠身而过时暗生情愫。主人公苏丽珍在与周慕云碰面时,背景音乐总会适时出现,推动影片的氛围达到一个极点,似酝酿一坛陈年老酒,扑面而来的是强烈的怀旧气息与年华风韵,似有情愁在空气中荡漾,在微风细雨中摇曳生姿。背景音乐重复出现了九次,不断地叙述,反复地试探,展现二人欲拒还迎、你进我退的感情试探与诗性朦胧的暧昧。每一次的音乐或松或紧、或高昂或低沉,都暗示了二人之间的情感跌宕起伏,拉缓了影片节奏,将处于不同空间的二人潜移默化地联系起来,当苏转过头望向窗外时,周也透过压抑而满是烟尘的屋子向外看去,背景音乐巧妙诉说着二人复杂而又蠢蠢欲动的内心,散发着独属王家卫电影特有的唯美主义气息。
二、诗情画意的温婉画面——镜头
袅袅的白烟淹没刺眼的灯光,随着镜头的转动,苏丽珍一件又一件的旗袍在画中的景深镜头运用无不营造了六十年代香港灯红酒绿,充斥着低俗与高雅、放纵与束缚的温婉画面。在苏丽珍与周慕云约在酒楼吃饭叙事时,面对二人机智而又暧昧的对话,摄影机向右淹没在黑暗中,再次出现时,苏丽珍已换了一套旗袍,继续与面前的周慕云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此处采用挡黑镜头,巧妙转场,一言不发,平淡温婉表达出二人多次私会,使故事节奏舒畅,令人易于接受,同时也让影片更具戏剧性,情节发展流畅合理,似二人所饱含的深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一次次铺垫间,顺理成章一气呵成。二人都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典型的文艺中年,在幽静私会的场景中,镜头多采用背拍,从镜子中映出周慕云的脸,映着妩媚和倦怠,镜头的来回摩挲,在镜子与现实间来回转换,渲染了观者的情绪,让观者不免担心,想跃过镜头去关注二人的爱情走向。在镜头的来回拉扯中,更将二人心中的热情与外表冷淡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种欲拒还迎、欲罢不休的诗意爱情充盈其中。但在如此狭小的镜头画面中,二人被牢牢束缚,氤氲暧昧的气氛只在二人中间回荡,透不过这冰冷的窗、冰冷的墙,透不过苏丽珍内心的道德枷锁,雨夜中的一抱,被遮蔽的镜头,是这段惨淡爱情的最好暗示。
三、欲拒还迎的独特表达——暗喻
在转角巷口,在床头衣柜前,在山前吴哥窟外,在那些不知名的细节之处,处处充斥着导演独具匠心的暗喻。苏丽珍是典型的六十年代女子,每天优雅地穿着旗袍,客气地招呼邻里街坊,旗袍在她身上勾勒出风华绝代的窈窕身姿,但也禁锢了她的步伐、她的自由。苏丽珍这一内心火热却又人到中年,历经一些诱惑的矛盾体,在旗袍拒人千里的冷艳高贵和自我保护之下,注定了这段爱情将会走向失败。孤独的街灯,一次次地街头冷雨,对于时钟的特写,电话铃一次又一次的响起,无不表达着这种充满拉锯暧昧且小心翼翼的爱情。苏与周多次在楼梯处的相遇,画面中留了三分之一的画幅给街角昏黄的灯光,光下贴满了小字报,略显模糊斑驳的墙壁上徘徊着或深或浅的光和影,在冷雨衬托下,冰冷的石头也弥漫出寂寞的味道,暗示当时仍旧压抑黯淡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周与苏的一次次礼貌相遇中时间悄悄流逝,在外界压迫以及内心寂寞压抑的共同作用下,注定这场氤氲不清的爱情逃不脱失败的结局。
烟雨迷蒙中穿着旗袍,拎着盒饭,迈着稳重的步伐,再去门口打一碗热面,当再问她是否会再次跟那个多了一张船票的男人走时,她抽起烟,微笑着点了点头。
朦胧氤氲的花样年华,美得不禁让人沉溺,像极了一幅幅岁月蹉跎的老照片,只适合在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品味,追忆那被隐匿在烟云后的似水年华,再次一品六十年代的绝代风华,触碰那段难以启齿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