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去年就业人数是1952年的2.9倍
省暨合肥市红十字事业成就展在肥举办
带电作业实现“零”突破
肥东县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下一篇4 2019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去年就业人数是1952年的2.9倍

记者 沈娟娟
 

星报讯 记者从安徽省统计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至2018年末,就业人员总数4385.3万人,是1952年的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3%。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就业规模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劳动就业不充分,1952年全省就业人员总数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1.7%。至改革开放初期,就业人员总数上升到1873.4万人,由于全省总人口增幅较大,就业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39.7%。至2018年末,就业人员总数4385.3万人,是1952年的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3%。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就业结构看,我省就业结构持续优化。1952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95.2∶2.8∶2.0,是比较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到197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转变为81.7:10.3:8.0,农业仍占绝对优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05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至2018年,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30.9∶28.8∶40.3。

相关负责人分析,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全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公有制经济几乎是劳动就业的唯一渠道,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1978年全省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仅有0.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不足0.04%,90%以上就业人口均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等成为许多劳动者的首选。2018年末,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410万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