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心理
星报讯(记者 马冰璐) 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家长“吐槽”孩子调皮好动,并戏称自家孩子有“多动症”。专家提醒,好动和“多动症”可不是一回事。
据了解,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脑外伤或中毒因素以及教育和环境因素等。据国外有关研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1.5%~10%,男孩多于女孩,约4~9:1,患病的高峰期在6到9岁,到青春期症状多有缓解。
一般来说,多动症孩子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他们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小动作多,不但自己不能专心听讲,还时常干扰别的同学,扰乱课堂秩序。
多动症孩子的“多动”不同于普通的“好动、调皮”,他们任性、冲动、冒失,做事不顾后果、有始无终,而且没有自控能力,经常不分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来。
此外,正常孩子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会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孩子却表现得很笨拙。
轻微的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体现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会主动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行为上表现为不服管束,从而受人歧视。
严重的多动症孩子则会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读完小学及初中;行为上表现为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年龄增长还容易发生打架斗殴、偷窃等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专家提醒,虽然有的患儿的症状在青春期有所缓解,但仍然有30%的多动症会伴随终身,越早干预,就能够帮助孩子越早恢复正常,防止长期“不合群”受歧视,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