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能赚钱”“随时提现不受限”……近期,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出现类似的新闻类APP广告。记者调查发现,多款号称“看新闻就能赚钱”的APP,根本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新闻”也多为猎奇、八卦等垃圾信息;所谓“看新闻能赚钱”也只是广告噱头,高额金币只能折现几毛钱,提现面临种种套路。(5月14日新华社)
根据记者调查,此类平台上的内容有不少低俗信息,有些内容还打黄色擦边球,配上诱惑性图片。为了快速赚钱,很多人可能不看内容就随手转发,这可能会带来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法处罚的风险。
新闻资讯是用来看的,我们了解新闻时事,解惑、解难、解疑、解闷,由此获得的价值,远远高于到处转发传播换来的那点碎银子。就个人来说,一定要分析利弊得失,即使你不在乎风险,但也要看到,别人不是你的接盘侠。随便给别人发新闻,无异于往别人门前扔垃圾,至少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要自觉抵制这类APP的诱惑,莫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
就公众利益来说,这种行为会造成新闻资讯接受的混乱。它扰乱了人们对新闻的真假、价值观辨识度,本来有些事似懂非懂,看了这些资讯,反而更加糊涂,这甚至会带来主流价值观的混乱。所以,互联网阅读创新必须在赚取利益的同时考虑社会影响和公众利益,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要保持对新闻资讯的敬畏和尊重。
就法律来说,一些APP不具备资质发布或转载新闻,违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相关规定。所以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公安、网信部门开始对此类APP进行打击。但是光靠打击似乎还显得势单力薄一些,因此,就监管来说,一方面要加强源头治理。要对各类手机应用市场的违规APP进行下架处理,倒逼这些商家尽快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加以规范,有的小程序转发所谓的新闻资讯,已经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成为售假、高仿的“新天堂”,有的小程序甚至扮演着套路贷等违规APP“中转站”的角色。
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民众的提醒,让民众意识到“看新闻能赚钱”的风险,并用典型案例引导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