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新咏》序
信念如磐自晓天
爬格子
3上一篇 2019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爬格子

□ 合肥 日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年春,我十分有幸地从连队被抽调到团政治处报道组当报道员。从此后,我就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我所在的团报道组住在全团最南侧一幢五十年代建造的坐西门朝东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大礼堂后台一排化妆间改用宿舍里。这排房,高于地面约有1米。共有5间房,新闻干事和我们3个报道员每人一个单间,另外一大间用作报道组的会议室兼阅览室,窗外是团直属队一片小生产菜地,可算是全团闹中取静的最好一块“风水宝地”。我背着背包兴高采烈地从连队赶来报道组报到,新闻干事就把我领进北边第二间宿舍,说:“你就住这间房!好好整理一下房间,有什么需要你就找我。”他边说边把一把钥匙往我手上一塞,退出了房间。

新闻干事离开后,我仔仔细细端详着这间宿舍。房间不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摆设也十分简单。一张单人床,靠窗边上放着一把藤椅和一张写字桌。桌上放着一个黑色手摇式电话,以及一摞带格子的稿纸和一打信封。房间的配制与摆设,比连队的连长、指导员规格还要高,这足以体现部队对“爬格子”工作的重视。用团长常说的一句话:“我当团长,就是抓好‘两杆子’。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两杆子’都过硬了,全团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有效展现。”所以全团对“爬格子”与军事训练一样的高度重视,齐抓并进。正因为这样,我这个“新兵蛋子”才有机会住进了一个与机关单身干部和连级干部一样待遇的单间,再也用不着怕影响同班战友休息,而躲在被窝里、蚊帐里,打着手电写作看书了。部队为我们这些“爬格子”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不辜负部队的期望,我“爬格子”的热情和激情格外高涨。白天我下连队采访,晚上我就伏案写作。

北方夏季的夜晚,格外闷热,再加上我们的宿舍又紧挨着一片菜地,俗话说:“干苍蝇,水蚊子”,因而房间的蚊虫也就特别的多,我就光着背,身披一条湿毛巾,一边手拿着报纸摇着,驱赶着蚊虫,一边手握着笔,爬着方字格;冬季的北方,虽没到“滴水成冰”程度,但天气却是十分的寒冷。为了驱寒,我常常是穿着棉大衣、棉鞋,外加摞着棉被,挑灯夜战。有时写困了,就跑到洗漱间,打开自来水,把头伸到自来水龙头下,用凉水好好冲洗一会……这“爬格子”的艰辛,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

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这在我身上,并没有得到验证。每当我兴致勃勃地把稿件投进邮箱,可等来的都是件件如同“泥牛过河,有去无回”。由此,我失望过,也迷茫过。我从一次次失败中,更加懂得“爬格子”光能吃苦,远远不够!光有热情和激情,也远远不够……

我想,谁都不是天生下来就是“爬格子”那块料。远的不说,有位1968年入伍的同乡老首长,刚当兵那会,在连队里放牛。有天,在放牛时遇上一件好人好事,他一时找不到带方字格的稿纸,就掏出口袋里的一包香烟,把烟一支支地取出来,然后就在这香烟盒子上把这件事写了下来,没想到一投到报社,居然很快就变成了铅字。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写出大量在全军很有影响的好新闻,而且还成为全军著名的“新闻官”。老首长的成长故事,激励着我,我咬紧牙关在方字格中默默地“爬”着……我的毅力仍没“立竿见影”的回报。正当我准备重返连队,继续当兵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一周时间内,一连署我大名的五篇报道,居然出现在军区和几家中央级大报的报端上。我一下就成了全团有名的“笔杆子”。

从“爬格子”得到我终生受益的一条启示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做任何事,只要不怕挫折,直面失败,就能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