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江淮大地,创新之光处处熠熠生辉
坚持创新,这些企业更有活力了!
下一篇4 2019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放眼江淮大地,创新之光处处熠熠生辉

□ 记者 徐越蔷/文 马启兵 高斌 黄洋洋/图
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语音机器人
量子通讯实验
1亿摄氏度人造小太阳
 

“安徽作为科技大省,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安徽创新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殷殷期望言犹在耳,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我省牢记嘱托,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源头创新,争当核心技术“领跑者”

13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中国科大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度……

一大批重大源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江淮大地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创新是源头。去年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取得多项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为总抓手,以加强“一室一中心”建设为先锋,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聚焦量子科学、材料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生命科学、空间信息网络等基础前沿领域,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产业创新,营造富有活力的“生态圈”

在省会合肥的“中国声谷”,以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企业集聚,是中国唯一定位于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中国声谷已入园企业达到430家,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2018年4月,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0.12毫米超薄玻璃成功下线,继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如今以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的“新玻璃”产业,正带领蚌埠向世界玻璃产业高地进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业。去年,我省加强产业创新,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今年,我省将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以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打造“三重一创”升级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强补链型、延链型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人才驱动,看安徽如何招鸾引凤

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地处中部,安徽如何招揽英才?

据了解,我省在《关于进一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在全省推行高层次人才医疗绿色通道服务,各地卫生医疗单位为企业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服务档案,指定当地三级以上医院为其提供便捷医疗通道。同时,在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也予以政策保障,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改革为创新开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完善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保障体系,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截至目前,安徽“全创改”7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72项,“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等11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推广的“全创改”经验;“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改革”等13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全创改”百佳案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