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世时 《木石图》能卖到天价吗
2019年4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苏东坡在世时 《木石图》能卖到天价吗

《木石图》
 

去年在佳士得香港卖场,据传是苏东坡真迹的《枯木怪石图》被一位神秘买家拍下,竞拍价高达4.1亿港元。尽管真伪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在世的时候,其画作值多少钱呢?   □据《北京青年报》

题跋:在《木石图》上留印记的历史人物

《枯木怪石图》又叫《古木怪石图》,简称《木石图》,全长185.5厘米,画心长50厘米。画心描绘的是一棵弯曲的枯树,树旁有一块形状怪异的巨石,树下长有几丛青草。画心部分没有苏东坡的落款,但画旁有一些题跋,从跋文内容上判断,这幅画应该是苏东坡的作品。

先看看跋文的内容:“润州棲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今七十余,须发漆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

这段跋文的作者是刘良佐,江西上饶人。他说,江苏镇江有一位姓冯的道士,修道30年,70多岁,驻颜有术,须发乌黑,举止高雅,谈吐风趣。有一天,冯道士遇见刘良佐,向刘良佐展示这幅画,请刘良佐品题。刘良佐欣然答应,不仅写了跋文,还请“海岳翁”在跋文后赋诗。

“海岳翁”是谁?他是北宋后期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米芾。   刘良佐先赋诗:

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

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米芾和了一首: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在刘良佐和米芾的题诗后面,又有元代人俞希鲁和明代人郭的跋文。俞希鲁是南宋官员的后代,郭是万历年间的翰林,他们的跋文不必赘述,总之都认为这幅画是苏东坡的真迹,不是冒牌货。

也就是说,在这幅《木石图》上留跋的总共是四个人: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四个人当中,后三位都有些名气,唯独刘良佐默默无闻,在宋代正史和野史上都很难找到踪迹。遍查宋人笔记,仅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收录的宋高宗晚年教坊司名单上见到一个刘良佐,官阶是武德郎,属于七品小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刘良佐跟《木石图》上的刘良佐仅仅是重名而已,并非同一个人。

流转:《木石图》在民国时期被卖给日本人

有人说,《木石图》的笔法不像苏东坡,旁边所谓的米芾题跋也不像米芾所写,所以这幅画很可能不是宋代人的原作,至少不是苏东坡的原作。但也有几位书画鉴定大家认为它是真品。

还有最近几十年出版的一些书画名作鉴赏书籍,如1988年出版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1990年出版的《米芾书法艺术》、2004年出版的《中国花鸟画名作欣赏》、2005年出版的《中国文人画绘画艺术》、2008年出版的《私家藏画》、2013年出版的《中国经典美术作品欣赏》、2014年出版的《中国名画世界名画全鉴》、2016年出版的《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和同年出版的《中国名画全知道》,都将此画定为苏东坡原作。尤其是今年1月份出版的《中外名画彩图馆》一书,将《木石图》视为“苏轼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言外之意,当年由邓拓先生斥巨资购得然后又捐给中国美术馆的那幅《潇湘竹石图》可能不是苏东坡画的,而这幅《木石图》一定是苏东坡画的。

某杂志曾刊登过一篇《邓拓收购名画的风波》,该文不仅回忆了邓拓在上世纪60年代购买《潇湘竹石图》的经过,还顺带介绍了《木石图》的一段传奇经历。

话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在北京一家古玩店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一幅是《潇湘竹石图》,另一幅就是《木石图》。白坚夫早年留学日本,太太也是日本人,他留下了《潇湘竹石图》,将《木石图》转卖到日本。

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对《木石图》描述如下:“此图纯以笔墨趣味胜,若以法度揆之,则失矣。此卷方雨楼从济宁购得后乃入白坚夫手,余曾许以九千金,坚不允,寻携去日本,阿部氏以万余得去。”

将这段描述与《邓拓收购名画的风波》那篇文章合起来看,我们可以梳理出《木石图》在最近100年内的大致流转经过:民国收藏名家方雨楼在山东济宁买到此画,放在北京古玩店里销售,被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走。另一位收藏名家张珩向白坚夫求购,出价9000块大洋,但白坚夫没答应,而是以1万多块大洋的价格卖给了日本阿部家族。

真伪:苏东坡画过多幅《木石图》

这幅天价艺术品到底是不是苏东坡的真迹,我们不是专业鉴定人士,不敢妄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苏东坡在世时画过不止一幅《木石图》。

南宋笔记《鹤林玉露》第九卷载有一段故事:苏东坡当年发配海南,途经福建南安,晚上投宿某寺庙,闲来无事,在寺庙墙壁上画了一幅《木石图》。到了南宋中叶,宰相韩侂(tuō)胄听说了这件事,写信给福建地方官,让他们想办法把苏东坡留在墙上的画给抠下来,寄给自己收藏。地方官不敢怠慢,赶紧抵达现场。《木石图》是在墙上画的,根本没法儿抠啊!于是他们请来能工巧匠,把那堵墙的墙壁完好无损地拆下来,再粘到一个石龛上,将石龛献给了韩侂胄。又过了若干年,韩侂胄北伐失利,金国人要他的脑袋,南宋朝廷只好砍了他的头,抄了他的家,那个保留着苏东坡真迹的石龛成了皇帝的藏品。令人遗憾的是,后来皇宫发生了一场火灾,烧坏了石龛,当然也烧毁了苏东坡的画。

南宋还有一个名叫陈傅良的人,写过一篇《谢司马伜惠东坡竹石》,大意是说苏东坡给司马光画过一幅《木石图》,司马光把它传给了养子司马康,司马康又把它传给了儿孙后代。大约100年后,司马康的某个曾孙当上通判(相当于副市长),又把这幅画送给了陈傅良。

南宋宰相周必大写过一首《题张志宁所藏东坡木石》,南宋大儒朱熹写过一篇《跋陈光泽家藏东坡竹石》。再往前追溯,苏东坡的门生兼好友黄庭坚写过一首《题子瞻枯木》,还写过一首《题子瞻画竹石》。我们不必看这些诗文的具体内容,从标题就能推断出,苏东坡在世时必定画过不少有竹有树有石头的图。

另外还有一个强有力的论据,出自宋人笔记《梁溪漫志》,该书第六卷《论书画》写道:“书与画皆一技耳,前辈多能之,特游戏其间,后之好事者争誉其工,而未知所以取书画之法也。夫论书当论气节,论画当论风味,凡其人持身之端方,立朝之刚正,下笔为书,得之者自应生敬,况其字画之工哉?如崇宁大臣以书名者,后人往往唾去;而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顾非以其人而轻重哉!蓄书画者当以予言而求之。”书法和绘画殊途同归,前辈先贤大多能书擅画,但收藏家选购名家书画时,千万不要单看作者的技艺,更要考虑作者的人品。宋徽宗崇宁年间的大奸臣蔡京书法一流,他的作品被人唾弃;苏东坡画的枯木竹石也是一流,人们争相用1万两银子的高价去买,这难道不是人品比技艺更重要的依据吗?

市价:苏东坡的画在宋代能卖多少钱

人们愿付1万两银子购买苏东坡的画,是真的吗?有点儿夸张。

宋人笔记《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嗜好书画,尤其嗜好古人书画,见到名家字画砸锅卖铁也要买,有一回他买王羲之的《破羌帖》,花了15万文铜钱。当时铜钱与白银的官方比价是13001,15万文才100多两银子。

又据《三苏年谱》考证,苏东坡早年在宝鸡做官,买到吴道子亲笔所画菩萨像两幅,总共花了10万文铜钱。苏东坡与米芾有交往,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时10万文铜钱还不到100两银子。

北宋末年,李清照夫妇在汴京买到北宋政治家兼书法家蔡襄的一幅《赵氏神妙帖》,“以二百千得之”,花了铜钱20万文,折合白银不到200两。后来这幅《赵氏神妙帖》被岳飞的孙子岳珂购买,价格是33万文铜钱。要知道,岳珂是南宋人,南宋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南宋的33万文铜钱不一定比北宋的20万文铜钱值钱。

米芾著有《画史》一册,多次提到书画价格。如“刘子礼以一百千买钱枢密家画五百轴”,花10万文铜钱买了500幅画;“蒋长源以二十千买黄蓬画狸猫颤薄荷”,花2万文铜钱买了1幅画;“其孙携韩滉《散牧图》至,……索价四百贯”,有人出售北宋名臣韩滉的《散牧图》,要价40万文铜钱。

岳珂著有《宝真斋法书赞》一部,该书第十二卷说南宋时期书画市场上赝品盛行,某画家擅长伪造苏东坡的画作,6幅一套打包出售,要价为2000文铜钱再加1匹细布。

读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发现,现在市场上无论多么名贵的字画,拿到宋代都不可能卖到天价。在宋代藏家眼里,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字,并不一定比宋代书画昂贵,少则几万文铜钱,最多百万文铜钱,都可以买到真迹。假如买假画,那就更便宜了。由此可以想见,苏东坡在世时如果卖自己的画,大概也就是几万文铜钱一幅吧!几万文铜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北宋中后期,1文铜钱大约相当于如今的8毛,1万文铜钱即8000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