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守墓人(下)
2019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革命烈士的守墓人(下)

板张集烈士墓附近的学校组织孩子们前来扫墓
李文传当年守墓的照片
李学成为无名烈士擦拭墓碑
李学成为孩子们讲解当年革命战斗的故事
李杰带着孩子们一起重温少先队入队誓词
 

李文传、李学成、李杰:践重托,祖孙三代接班守墓

(上接04版)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村民李文传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风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文传去世后,儿子李学成继承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让陵园松柏长青、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子李杰在爷爷和父亲精神的引领带动下,成为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墓人。祖孙三代护墓人70年的坚守,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淮南市凤台县丁集乡西4公里幸福沟畔,板张集村头。陵园四周绿树环绕,园内苍松翠柏,“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矗立中央。这里长眠着为解放全中国而英勇献身的14位革命烈士。置身其中,人们时刻被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染,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诫着我们:历史不容忘记!

李文传小时候是一名孤儿,由于孤苦伶仃、无家可归,常年住宿在板张集寺庙里。抗日战争后期,他勇敢地为在这一带战斗的八路军站岗放哨,了解敌情,被任命为儿童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李文传所住宿的寺庙成了解放军备战的大后方,部队在此休整,救护伤员。李文传表现积极,上前线,为战士们送衣送饭,抬担架,亲眼目睹了勇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面。因为部队首长的一句嘱托,李文传从此担负起看护烈士墓地的重任,做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员。多年来,李文传坚持在墓地添土植树,精心守护,让烈士们安然长眠于此。春天,他修剪培土;夏天,他动员家人担水浇灌。成家后,他还带着子女一起守墓。2004年3月,71岁的李文传老人溘然长逝,风风雨雨的56年里,他不忘嘱托义务护墓,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李学成是李文传的二儿子,从1977年跟着父亲护墓至今已经40多年。李文传在病重弥留之际,拉着李学成的手,反复叮嘱:“这些烈士都是我们的亲人,一定要好好地守着、护着,不论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年的清明节都得去上坟,别忘了代我给烈士们磕个头!”正是父亲56年的坚守,让李学成这个第二代守墓人从小耳濡目染,心灵深处充满对英灵的敬畏。从2004年起,每年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李学成都学着父亲当年带自己的方式,带领儿子等一家人到烈士墓前一一为英烈烧上一刀冥纸,放上一串鞭炮,像祭拜祖先一样告慰英雄们,这一特殊家训也就一直传承至今。

烈士陵园只有李学成一个管理员,经常忙不过来,他就会喊来全家人一起帮忙。大家齐上阵,把陵园修整好、照顾好。如今,李学成的身边时常会有他的三儿子李杰的身影,李杰从2003年跟着父亲去陵园守墓,到现在也有14个年头了。李学成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就让儿子外出打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李杰心疼父亲,只要有时间,就会帮父亲一块看守烈士陵园,为墓地除草,为陵园花草、树苗打打农药、施施肥。这几年,李学成由于身体伤病的原因,体力、精力较差了,他对三儿子李杰说:“等我干不动了,这份担子就由你承接了,这是你爷爷的遗训。”李杰也很听话,听从了父亲的话,走上了三代人相传的守墓路。

70年来,英烈们能够安然长眠在板张集这个小村旁,得益于李文传一家祖孙三代。他们一片丹心护忠魂的故事,只为一句承诺70年的坚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