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吟草三阕
梦田
诗三首
传家宝
3上一篇 2019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家宝

□ 合肥 姚文学
 

百年以来,中国大地上经过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经过政治年代的风卷残云,再到开放年代的人口流动,直到我们这一辈中年人,谁家还能藏有三代以上的,算是凤毛麟角了。一只玉镯、一把椅子、一台座钟、一本老书、一盏马灯……哪怕是其中的任意一件,倘若在一个家庭之中历经艰辛,能够跨越百年岁月长河,今天仍未出户,那么,它理所当然,堪称家宝。传家之宝,其意义不在经济价值的高低,而在其本身凝聚着的历史和文化上。

今天,多数人家没有传家之宝,外界的客观因素是一方面,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是一方面。喜新厌旧、追赶时代潮流,是人的本性。大衣柜流行的时候,祖传的樟木箱子,怎么看上去都不顺眼;电子钟表流行的时候,需要上弦的钟表显得麻烦又落伍;到处都是铅印简化字体的书籍,家里那本发黄发脆竖版刻印的繁体旧书,还留它何用呢?从“人是老的好,东西是新的好”这句流行语中,可以看出人们思想进步的一面,也折射出人们历史意识淡薄的另一面。

在一个博物馆稀少的国家里,传家宝既是家族历史的见证物件,也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对比参照物件,对于教育后代有着深远的意义。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大中城市旧货市场里人头攒动,个人开办的各类民办收藏馆、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五年前在花冲公园淘得一台破旧的上海公私合营工厂制造的“三五”牌座钟,因缺少零件无法走动,但见到购物发票还完好保存,便买了回来,经钟表店师傅修理后,竟然还能准确正常走动。我为此兴奋异常,特别爱听它那清脆悦耳又悠扬的报时钟声,这种纯铜金属质地的声响,仿佛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六十年代穿越漫长时光隧道而至耳边。发票上显示,这台座钟的购买时间是1964年2月8日,售价是四十元零六分。据摊主介绍,此钟他是从一位耄耋老者的家中收购而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科技落后,物资紧俏,这样的一台座钟算得上是豪华侈奢的家庭物件!据此猜想,那位老者年轻时候一定不是凡夫俗子,保存了五十多年之后将其卖掉,或许是乔迁新居而无处安放,或许是子女移民国外而无人打理了,一定也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吧。老物件,都是会说话的。

平民之家鲜见物质性的传家之宝,他们的传家宝多数是非物质性的家风、家训。物质的硬件,总是难以抗拒岁月风雨的吹打。精神的软件,至简如祖辈谆谆教导的一两句话语,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却常常能够经久不绝。广为人知的中国古代《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早已不再属于颜家、朱家独有,而为天下家庭共享。

良好的家风、至理的家训,当是一笔活的非物质家庭遗产。这笔遗产,无形无状、无色无味,是家族、家庭的无价之宝。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