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背后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国歌”
外国国歌之最
下一篇4 2019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歌背后的故事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最初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几度修改的词与曲

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根据一些见证者回忆,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弄堂里,聂耳用很短的时间就谱出了《进行曲》的初稿。

为了使《进行曲》的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三处修改:第一处是在歌词开头将“起来”与“不愿……”完全分开,又在句末加上了休止符以作强调;第二处是将原歌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并在句尾也加上了休止符;第三处是在原歌词第七句“前进!前进!前进!”后再增加了一个“进!”。

朱庆澜将军为国歌定名

1935年4月15日,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聂耳从上海乘船东渡日本,他把《进行曲》带到了日本再次修改。1935年5月初,聂耳把歌谱定稿从东京寄回到上海。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和“进行曲”两个名称如何成为一个名字呢?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画龙点睛地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名就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最后,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唱片编号为34848b。

《风云儿女》1935年5月24日首映,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电影公映之后迅速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令观众热血沸腾,《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歌声随之响彻大江南北。

红色经典成为国歌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义勇军进行曲》已经广泛传唱、深入人心。然而从一曲红色经典,到成为代国歌,再成为正式国歌,其间还有一段曲折的历程。

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公开为国歌征稿,一个多月征集到歌词694首、曲谱632首,但来稿中和被推荐的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太行山上》,郑律成的《延安颂》《延水谣》,张寒晖的《松花江上》,任光的《渔光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孙慎的《救亡进行曲》,没有一首特别令人满意。政协会议开幕在即,国歌仍无定稿。毛泽东主席亲自召集座谈会商讨国歌事宜,先后由刘良模、梁思成、徐悲鸿、张奚若等代表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得到多数与会者支持。

经过充分讨论酝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强调不改歌词,有“安不忘危”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4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刊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国歌奏唱的场合、礼仪及宣传教育。

2017年9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