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突离世,老太悲伤难自已
缘来有你
新书推荐
心理门诊
下一篇4 2019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伴突离世,老太悲伤难自已
专家:丧偶父母更需家人多陪伴和关怀
□ 陈红 记者 马冰璐
 

相依相伴近半个世纪的老伴突然离世,72岁的吴奶奶陷入悲伤无法自拔,子女们忧心不已。对此,专家建议,家人要特别关注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主动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老伴突离世,老太悲伤难自已

72岁的吴奶奶家住合肥市王卫社区,和老伴携手走过了40多年风风雨雨,老两口感情深厚,家庭和睦,是左邻右舍眼中的“模范夫妻”。3个月前,老伴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备受打击的吴奶奶心力交瘁,精神恍惚,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夜深人静时,她经常悄悄起床,坐在沙发上默默流泪,饭量也比以前小了许多,“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老伴,一端起饭碗,就想到以前我和老伴一起吃饭的场景……”吴奶奶语带哽咽地说道。

为了让吴奶奶从失去老伴的悲伤情绪中平复过来,子女们可谓想尽办法,除了轮流陪她聊天、逛街,还变着法子逗她开心,“我知道,子女们都非常孝顺,他们非常担心我,生怕我想不开。”吴奶奶说,自己和老伴相依相伴了近半个世纪,从没红过脸、吵过架,“突然之间,他就不在了,想让我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个悲伤的事实,并调整好情绪和心理,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了帮助吴奶奶尽快平复心情,社区老龄办的工作人员也多次上门看望、安慰她,并建议家人最好带吴奶奶去心理门诊看看。

丧偶老人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暮年丧偶,对老年人打击是巨大的。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介绍,丧偶后的老年人生理、心理会发生剧烈变化,极易引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患,会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丧偶老人在自己配偶死亡后两年内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7倍。

据了解,老年人丧偶一般会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反应:悲伤痛苦、自责、焦虑忧郁。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或悲伤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了。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丧偶普遍性的日益明显,丧偶老人成为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

家人要特别关注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

周金妹建议,丧偶老人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度过丧偶初期的哀痛之后,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其次,心中的苦楚可向子女、亲朋好友倾诉,以寻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再次,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减少对往事的回忆。

要想使自己尽快地从悲哀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老人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留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心意并作为永久的纪念。

尽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可是无休止的悲痛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走出家门,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时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去。

家人要特别关注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主动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减少老人的孤寂无助感;鼓励老人扩大活动圈,与人多交往;培养老人新的业余爱好;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如老人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应及时就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