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穷”亲戚
七律 读《中华孔学》学刊
窗口的原风景
书信,渐行渐远的美好
下一篇4 2019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攀“穷”亲戚

□ 日月 合肥
 

2012年8月,我们定点扶贫联系调整到皖北的灵璧县。我作为单位扶贫联络员首当其冲地站到扶贫第一线。为了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完成好这一政治任务,立即率队前往灵璧县开展扶贫专题调研。

灵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村71个,到2011年底全县有贫困户49959户,贫困人口达204979人。一到灵璧,我先后走访调研了5个乡镇7个行政村,先后与60多名贫困群众进行座谈。调研中发现,地处偏僻的郑楼村在全县贫困村中贫困户较多,共有179个贫困户,而且村级经济倒挂几十万元。为此,我建议将郑楼村作为扶贫定点联系村。很快就得到单位领导的首肯。随即,我们就在郑楼村开展了定点扶贫工作,为了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脱贫,机关处以上人人都在郑楼村贫困户中广泛开展了攀“穷”亲戚活动。并在当年春节前夕,带着棉被、大米、食用油和慰问金冒着寒冷,踏着冰雪来到郑楼村登门攀上了“穷亲戚”。我们“一对一”结对帮扶在全省算是第一个形成“单位包村、干部包户” 帮扶模式。

为了切实帮助这些“穷”亲戚能有“造血”功能,我又根据领导的指示,带队到郑楼村进行调研,发现郑楼村全村179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共有123户,无有劳动力的共56户。56户中有50户可以采取实施光伏项目扶贫,另外还有29户尚未完全失去劳动力的贫困户,我们可以采取提供25万元专项扶贫款,扶持他们发展养猪、养羊等养殖项目,这样56户无劳动力贫困户,均可以通过光伏扶贫、帮扶养殖两个项,进行兜底扶贫。那么采取什么样的举措让123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脱贫?这一难题,又摆在了的面前,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倡导下,筹措560万元,在郑楼村进行了“扶贫大棚工程”的试点,先期建成了300亩“扶贫大棚”示范工程,123户有劳动力贫困户中就有44户参与承包扶贫大棚建设,当年第一季种植西瓜270亩、培育葡萄苗30亩。仅种植西瓜一项就喜获丰收,平均亩产450公斤,总产量124万公斤,总计收入195万元。44户承包大棚的贫困户平均每户收入3万元,26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扶贫大棚打工也人均收入5000元。

我们看到扶贫大棚给贫困户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实惠,也得到广大贫困户的欢迎和支持,紧接着又推出再建300亩“扶贫大棚”工程。这一想法一提出,全村一下沸腾了。消息一传出,就有186户农民自发地为第二期扶贫大棚预留田地430亩,交给村进行土地流转。79户贫困户也积极报名要求参与承包第二期扶贫大棚,我们又再次筹措近500多万元,启动了第二期大棚的建设,使两期占地700亩、共有400多座大棚连成一片,实现了精准扶贫惠及每户贫困家庭。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郑楼村贫困不仅出了“列”,我们的那些“穷”亲戚也露出灿烂的笑容。2015年1月,郑楼村有位在外办企业的老板回乡看到家乡变化,就悄悄地买来一块灵璧彩石,刻上“温暖人心”四个大字,花钱雇人将这块彩石矗立在扶贫大棚前。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