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年,旧时光里的风情长卷
雪,落进童年
特许通行证
下一篇4 2019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乡村大年,旧时光里的风情长卷

□ 南通 熊益军
 

旧时光里,乡村的大年就如一幅泼墨淋漓的风情长卷,饱蕴着浓浓的乡情乡韵。

起鱼,是老家乡村年俗的首场大戏。故乡所在的村子三面环水,河水清澈澄净,终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这河里的鱼很多,又肥又大,都是生产队年初下的鱼苗。起鱼时,请来专业的捕鱼队,将一张大拖网下到河里,捕鱼人在河两岸使劲拖着网向前拉,不一会儿就会看到鱼儿在网里扑腾,一条条草鱼、乌青、花鲤、鲢鱼、鳊鱼等竞相跳跃,轮番亮相,横冲直撞,上演起一幕幕现场版的“鲤鱼跳龙门”的喜剧,只见阳光与鳞光交相辉映,浪花朵朵,水沫飞溅,人欢鱼跃,场面热闹至极。一筐筐大鱼被抬到打谷场上,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翘尾扇鳍,活蹦乱跳,不时来一个鲤鱼打挺,煞是喜人。分鱼了,人们指点着,嚷嚷着,欢笑着,我们这些孩子则像鱼儿一样,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蹦跳闹腾,快活无比。翌日,家家户户屋檐下、廊檐里挂满了鱼儿,一派年年有余的盛景。

接下来该蒸馒头了。二舅庄稼种得好,蒸馒头也是一把好手。一大早他就忙碌开了:洗刷笼屉,涮洗蒸布,准备柴火、花簾,查看酵头,炒、拌馅儿料……傍晚时二舅煮半锅糯米稀粥,冷却到一定温度放入酵头,搅拌溶化,然后倒入面粉中,反复混和揉捏,谓之“手酵”,“手”好酵后将其放入灶窝旁一口足有半人多高的大肚瓦缸内,缸周围铺满稻草,缸口覆盖上厚厚的棉被以保温。我则在缸边转来转去,老想掀开棉被看个究竟,二舅当然不允许,催促我快去睡觉,并说待面发了就喊我起来。记得有好几次,我就在灶窝柴草堆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待醒来时,满屋已是雾气腾腾,酵香扑鼻,大人们忙并快乐着,门口花簾上一个个馒头正冒着热气,我跑过去拿起馒头就吃。这时,二舅就要我别光顾着吃,快给馒头点上红点,豆沙馅儿的点一点,萝卜丝馅儿的点两点……蒸得最多的还是俗称“黄猫儿”的长条形馒头,就是将发面拉成长条蒸熟,冷却后切片,晒干就成了馒头干。那些日子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晒上一长花簾或两簾馒头干,这成为腊月底乡村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

蒸糕,亦是过大年的一场重头戏。这活儿很讲究,一般都是三五户合起来请专门蒸糕的师傅上门加工。蒸糕的器具是甑,最常见的为木制,正方形。糕蒸熟后,师傅用力快速地将热气氤氲的甑搬到方桌上,卸掉甑,用纳鞋底的线将正方体的整块大糕“锯”成一块块整齐划一的长方状。最吸引我们的是“掼糕”,外面天寒地冻,屋内热气腾腾,蒸糕师傅脱掉棉衣,挽起袖管,张开手掌,沾一沾冷水,轻轻抓住滚烫的糕,举起,再掼在桌上,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掼糕发出的“啪啪”声清脆响亮,老远就能听到。掼过的糕形状规整,吃起来口感更黏糯,更有咬嚼。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我们这些小孩,被年糕香甜的味道诱得垂涎欲滴……

腊月二十七八,开油锅了,炸狮子头,炸丸子,炸烩鱼,炸兰花豆,炸小馓子,炸麻花……炸好的成品装满盆盆钵钵,鲜香盈屋。紧接着马不停蹄,开砂锅,炒花生,炒蚕豆,炒葵花籽……炒了一锅又一锅,噼里啪啦的爆响声不绝于耳,直把年景“炒”得红红火火。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