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冬至饺子
老家的油坊
卖烧饼的师傅
篾匠
3上一篇 2018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篾匠

□ 王富强
 

篾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年代,竹篾制品以它轻巧灵便成为人们的首选之一。

在农村竹篾制品无处不在,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见常用如竹篮、箩筐、筛子、簸箕、躺椅、凉席等,还有比较罕见的如婴幼儿睡的摇窝,放置锅碗瓢盆的橱柜等。每一件竹篾制品都牢固结实,环保耐用。

由于这些竹篾制品使用频繁,破损就在所难免。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的稻箩被老鼠咬了一个小洞,先用布头或纸塞住,破损处越来越大,那就要请篾匠修理。还有夏天的凉席往往边角先坏,母亲先用块布缝一下,将就着还能使用,等到布缝的地方也烂得差不多,只好坐等师傅上门了。

那时走村串户的篾匠很多,他们吆喝内容连在一起很长:补稻箩、补簸箕、补筛子、补席子……凡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竹篾制品被一一罗列出来,师傅是在有意识地提醒别人,你家里这些东西可坏了,坏了就赶快修吧。

师傅挑着两个大竹篮子,里面插着许多粗、细、簿、厚的篾片和未加工的竹片、竹条。一把看似笨拙的篾刀在师傅手上运用自如,砍、切、剖、削、磨样样精通,一根新鲜的竹子,按照大小宽窄需要,层层解剖,厚薄均匀,那才叫真功夫。篾匠除了修补外,也会根据别人的需求,现场加工制作。编个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个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砍个扁担,上肩轻松,刚韧恰当,篾匠用一双巧手装扮我们绿色的生活。

时代在发展,事物在更替,塑料制品渐渐兴起,凡是竹篾制成的生活用品塑料都能批量生产。因为市场需求少,从事竹篾匠的人也越来越少,传统老手艺一下子陷入存亡绝续的窘境。

市场经济总是在鼓励更多的人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路,篾匠师傅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坚守多年的市场,他们顺应潮流,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溪径,竹编工艺随行入市,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艺术享受。竹编的果篮,玲珑小巧,独具特色的造型,深受消费者的钟情喜爱。竹编的花瓶,篾丝如发,中间嵌入一个个个性化的图案,更是锦上添花。

篾匠不仅用艺术的手法把竹的肉质和精华尽情展现,而且还给我们提供必要的人生哲理和思考,有人从篾匠行业中探賾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篾匠师傅的手艺——不刮就削,篾匠师傅穿豆腐——提不起来等幽默诙谐的歇后语;编筐编篓、贵在收口,这是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最后一步很关键,制约全局,影响成败。

小道理蕴含着大智慧。如果再见篾匠,我一定会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他们。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