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
不 算
与狼对峙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写春联

□ 庐江 高申杰
 

春联属于对联(也称楹联)的一种,是在迎接春天的节日——春节时写的联语。写春联的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春节的时候就有悬挂桃符习俗,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蜀主孟昶每岁除,均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撰词,题桃符,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今年大年三十,儿子儿媳驱车百余里,将我从乡下小镇接到合肥,在儿子家过年。他们的小区和他们家的那层楼,家家户户都清一色贴着印刷春联,一种倦怠油然而生。到我儿子家门口,我眼睛一亮,恍如幸遇幽谷奇葩。我驻足流连,阻止他们立即开门,一双昏花老眼流连在紫檀门扇的一副春联上。儿媳告诉我,这是她的学生写的,上联是“冬去红梅笑飞雪”,下联是“春来绿柳舞和风”。笔迹虽显稚嫩,但蕴藉着秀气和心气,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璞玉浑金的纯美感。现在人,一味享受打印、复印、扫描之类新科技带来的便捷,却忘了动手写字的溯源,致使写毛笔字的人少之又少,寥若晨星。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听到这样的叹惋:“拿笔忘了字。”这种现象即将成为普遍或许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长此以往,中华文字瑰宝将有逐渐丢弃和失色的危机。

我感觉,写春联,是写心愿,写希冀,写祝福,写信心,也是在写个性和才气,那种快慰、浩然、汹涌、磅礴。我第一次写春联是小学六年级时。某年春节前,父亲托村里唯一一个识字的远房二叔在几十里外的街镇买了两支一大一小的毛笔,和一块窄窄长长的墨。墨要砚研磨,不知是落后的农村买不到还是家人没钱买,在土里挖了一个破碗碗底当砚使。父亲一手压碗底,一手捏墨条,使劲研用力磨,磨出的水不乌,黑不黑灰不灰。众目睽睽之下,我像个明星,也像个技工,拿着刀片细心裁。裁好后,摆开架势,端坐桌边,枕着胳膊,一笔一画细心写,惴惴不安的心潮与墨水一起流淌。一间堂屋,像是礼堂,聚集许多人,亲房的叔叔婶婶姐姐妹妹,还有远亲近戚、左邻右舍,虽然都是文盲,但无不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一副春联写成之后,妈妈问二叔写得怎么样,二叔连声“好”,还夸我将来一定有出息。这一来,围观的人都默默跑回家拿来红纸,还带来犒赏品——米揾糖果。一时间,米揾糖果积得很多,有圆形的,有块状的,有纯炒米糖稀的,有炒米夹花生瓣的,有炒米混芝麻的,香香甜甜脆脆。我第一次享受自己挣的果实,第一次享受别人赐予的尊重。妈妈乐得容光焕发,小心翼翼地替我按纸头,还不时地轻声叮嘱:“小心写,别错了。”

那次动笔,我写出兴趣,写出信心,写出心得。平时常在一些废弃的纸片上练写毛笔字。后来村子几十户人家每年的春联全由我包揽。越写越熟练,越写越技巧,由枕腕呆滞刻板,到提腕悬腕纵横驰骋;由一笔一画涂鸦,到落笔运笔收笔、横竖曲直、结构间架、粗细浓淡均有讲究,在小小区域内收获了不少赞誉。

现下,除了极少数青少年还能享受写春联的乐趣,绝大多数都没有那运气了。图省事,到商店随意买上几副春联往门上一贴了事。设若,大家都与毛笔绝缘,那么,写毛笔字的功能就会迅速衰变、退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国粹就有丢失危险。一些书法巨擘大家,虽然不全是靠写春联练成的,虽然也不全像东晋时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献那般用功写干十八缸清水,但是,他们初始时及锋而试、触机便发是会有的,他们平素勤学苦练,对毛笔字不舍不弃、痴迷诚笃是肯定的,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人写春联的条件与过去相比,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现在人有钱购买也能买到那些“尖、齐、圆、健”的“四德”狼毫毛笔,买墨迹光亮、书写流畅、浓度适中、易干耐水、不褪色不激纸的上乘墨汁,买色泽鲜艳、纸质厚润的“万年红”宣纸。这诸多优越,再配上龙飞凤舞的好字,那么,定会给人也给自己带来视觉的美妙享受。

由己及人,我揣测,那个小朋友当时在给老师写春联时,一定很认真,也一定很兴奋、很自豪、很陶醉。这小朋友的老师——我的儿媳,她自己就有一手俊秀飘逸的毛笔字,之所以将家庭主门的春联特意交给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写,其良苦用心显而易见:激励培养兴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宋代王安石的《元日》,道出了写春联贴春联迎新春的阳光心态和喜悦心情。陈曦如小朋友和更多的青少年一定会让千百年新桃换旧符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喜欢春联,喜欢写春联,让中华文化这种特有的艺术生生不息,使这一中华文化国粹永远绽放异彩。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