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中国金融创新力量
2018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中国金融创新力量

□ 张境宁
 

“1978年,我们没有资本市场,在40年的改革过程中,金融释放它的全部能量,经济金融化,改革前金融抑制的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这是中央财经大学王广谦教授写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学理论和金融实践的发展与创新》一文中的原话。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推动我国金融业实现了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股票交易所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在复苏中创新发展,2017年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74.74万亿元,上市公司3485家,总股本5.37万亿股,期末市值56.7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174.6万亿元。

四十年前,我们还在拿着粮票、油票兑换物资;四十年前,很多人还不知道资本也能用来交易……四十年间,中国金融不断创新,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设立,搭载科技的力量,打造综合平台,让我们的金融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市场经济促进金融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逐渐暴露出金融组织体系单一、金融供给渠道匮乏、应对金融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因此,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就成为这一时期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聚焦这一问题。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并剥离不良资产。2002年和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持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等关键问题作出周密部署,并对保险、证券、信托等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时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坚持推进银行体系改革不动摇,提升信贷市场运行效率不松劲,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组织体系,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有力指导。

理论与实践结合下的金融改革

伴随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进程,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经济金融理论成果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是从计划金融体制向市场金融体制转轨中的理论创新。比如改革初期的“流动资金全额信贷”、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的“拨改贷”、信贷资金的“差额管理”,1990~1993年的清理“三角债”,1998~2001年的“债转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股权分置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并轨”等,一系列理论的创新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现实的金融改革。

从金融机构体系来看,我们从“大一统”的银行改革开始,先是通过扩大基层银行经营自主权,提高银行的经营活力,当时叫作“搞活银行”。经过设立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设立政策性银行,把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开;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把专业银行转为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把商业银行改制为上市金融机构等阶段,实现了国有金融机构的转型。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各类金融机构也先后设立,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性金融机构体系。 

从金融市场来看,我们从发行国债和企业债开始,先后建立了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为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和支持。我们从“官定利率”,经过“扩大利率浮动”和分层次逐步放开利率,已接近完成利率市场化;从“汇率双轨制”,经过“汇率并轨”和完善市场化形成机制,已实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创新力量丰富国人金融生活场景

搭载科技的力量,中国人的金融生活场景越来越丰富,而从支付方式的创新到金融平台的搭建、金融模式的创新,近四十年来,金融行业一直在不断尝试摸索。目前,中国的金融生活令国际羡慕,一位出国留学的朋友告诉记者,“在国外无比想念国内到哪都能用手机支付,出门不用带钱包的便利。”

四十年来,金融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随着金融行业模式的变迁,金融行业面对的群众越来越广,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在注重产品业务发展的同时,金融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如今很多金融网点撤掉了冷冰冰的玻璃窗,为客户面对面微笑服务,智能柜台的分流也减少了客户排队等待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某超市老板向笔者表示,自己经营超市十几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金融网点服务的变化,以前揣着一堆零钱去银行,心里很忐忑,不仅要排着很长的队,网点网点员工清点零钱也会很不耐烦,如今再去网点存钱,大家都会微笑迎接,而且指派专门工作人员进行零钱清点工作。金融服务的创新体现在行业员工守则、便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创新的金融场景给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随着对大数据、云科技、人工智能的运用,金融场景不断丰富,无人银行带来的震撼,手机银行带来的便捷,多种金融生活的体验,无一不见证着中国金融创新的力量。

坚守改革创新之路促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兴利除弊、补齐短板,不断推动金融业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回顾我国金融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改革创新是金融业突破难点问题、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因而也是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予以强调的重要任务。

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循序渐进推进金融改革,到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再到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金融工作的三项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解决阻碍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着力通过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把金融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扎实,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把深化改革创新贯穿于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成长、金融监管发展、金融风险处置等金融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等已初见成效,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民营银行试点等改革工作也在扎实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坚持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市场化方向符合金融业发展一般规律,是推动金融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实践经验,也是做好下一阶段金融工作的必然选择。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