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入石
驼爷
生在福中当珍惜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泉入石

□ 山东 李旭
 

“清泉石上流”,经年累月时间久了,自然水滴石穿。就像腌鸭蛋,鸭蛋被盐水浸透之后,油汪汪地变成了美味。泉入石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石变玉的过程,昆仑山上的石头,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就会从山上滚落到山脚下,然后被雪山之水形成的大河源头,一路奔腾从上游经过中游,最后带到河流的下游,通过河水的冲击、洗刷,跌跌撞撞地翻滚,由山料到山流水料、最后形成籽料,完成的是一个蜕变再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些活性的有机元素会浸透并融入石头,而石头的棱棱角角也会被流水打磨冲刷得日渐圆润,皮色亦是日渐丰富;尤其石头的内部结构,经过大浪淘沙之后,石性与杂质渐去,肉质般的晶体现出致密和纯粹,拿在手里把玩儿,你会觉得它的光泽是那么柔和,既不夺目更不夸张,而是内敛中透着温润养眼,结实中显得发育成熟。毫无疑问,这种低调稳重的包浆之感乃是岁月沉淀的结果,仿佛经历过疼痛、挣扎,流过泪水之后露出的微笑,虽然平平淡淡,却真实而亲切,带着一种深入浅出的品质与动人魂魄的魅力。

王维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类意境的诗句,他还写过许多,苏轼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度评价过他。我想,王维是把一怀山水、满目苍翠,这种对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的追求,当作了泉水,试图用这样的泉水来软化与湿润现实生活中那些过硬过冷,甚至僵化板结的东西,或者说是用写意的过程来淡化和稀释过于写实的目的,从而让自己的生命形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实际上,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包含着泉水和石头的成分,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梦想的,无论是生理机能上的,还是心理思维上的,这可能就是黑格尔哲学中所谓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吧。曾经有位老先生对我感叹过:年轻时牙口儿好却上不来硬菜,等到上岁数日子好过有硬菜了,但牙口又不行了。由此可见,人生终究是有缺憾的,不可能十全十美:年轻时精力旺盛、敢想敢干,但在经验与耐心上怕也时有短板,何况白手打拼像台机器超负荷运转,难免为零件的磨损和老化留下伏笔;而中年以后固然阅历丰富,对人生自有一番风雨之后的见识,却也不免月盈而亏,过了鼎盛时期精力下降也是自然规律。所以,大到渐渐退化衰老的身体机能,针插不进、水冲不开的思维模式,小到一瞬间的纠结与执念等等,都有可能僵化硬化成石头。而任何好的东西,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身体情感,有益于激发生命活力,大到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思维、绿色环保的养生理念,小到步履蹒跚时的一把扶持,掉入黑夜时的一阵儿无声陪伴……点点滴滴都是泉水,泉眼多了,就会汇成生命长河的源头活水,就会让人生的列车动力澎湃、劲头十足。

泉入石,石再演化成莹润欲滴的熟料,也可以看作是人生修身养性的一个过程,从青涩稚嫩、少不经事,甚至有些荒唐任性,历经社会实践这条大河的洗礼,逐步走向坚韧、厚实、成熟,逐渐从懵懂与遮蔽到达澄明和敞开,使自己拥有一个开放的姿态,让各种有机元素像泉水一样浸透融入生命的进程。这样才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身体气血畅通富有弹性,心灵柔软而湿润,始终对事物保持着发丝般的感受力:哪怕是一根火柴的光亮、一滴露水的清澈,依然会觉得怦然心动,既能从一脸沟壑中看到生活的艰辛,也会在满头白雪上读懂生命的慈悲。这也许就是佛家说的内外兼修,道家说的上善若水吧,其实不管是哪一家的意思,目的都差不多,无非是让泉水进入、唤醒并激活生命中那些像石头样沉睡的部分,使身体产生新的动能,不断获得再生之感,从而让心灵的天空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星河荡漾,让生命的大地森林茂密、牛羊成群、万物生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