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2018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失能失智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记者调查:我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进社区
□ 牛红磊 祖丽萍 记者 祁琳
 

合肥市民马女士母亲瘫痪多年,一直卧床,马女士伺候在侧,身体未曾有一刻放松,神经也未有一刻安宁……像马女士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已超过400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失智老人,他们的护理和养护已经成为一个横亘在家庭面前的难题。

林师傅今年67岁,前几年因病做了手术,术后失能,腰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回到合肥后,林师傅在老伴的帮助下,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

老伴比林师傅小几岁,原来是一名快乐的老太太,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样样在行,是文艺队的骨干成员,林师傅生病后,老伴就放弃了爱好,全天候在家照顾。

说起前几年,林师傅腰部一下没有知觉的那段时间,老伴觉得非常辛苦,因儿子平时需要上班,有时候找不到搭把手的人,老伴帮助林师傅洗澡,自己都要被汗水打湿一次。

生活上的辛苦,比不上心里的寒心,林师傅原本与老伴一样,爱好文艺,同样也是文艺骨干,开朗乐观,但是失能之后 ,情绪上很失落,自暴自弃,不肯吃药,不去康复,曾还有过自杀的念头。

老伴说事情过去很久了,但那一刻的谈话历历在目,当时面对一把水果刀,老伴说,看病用去了那么多钱,还欠着外债,抢回了林师傅这条命,腿不能动了,她和儿子就是林师傅的腿,家人对他倾注了那么多的关爱,如果林师傅一心求死,她也会随他而去。没想到这番谈话后,林师傅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参加康复,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腿脚有知觉,能熟练操作轮椅。

社区工作人员说,平时他们对林师傅就很熟悉,“他本来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整天笑呵呵的,要不是遇到这件事情,一家人的晚年生活都很美满,不过也还算幸运,他们正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开朗乐观的文艺骨干,失能之后欲轻生

李先生刚过50岁,因为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先生的生活方式不太健康,有过高血压史,但自己不够重视,中风前的生活上、饮食上都很随意。

今年出院后,李先生左边身体已经没有了知觉,一开始还在医院做着康复训练,但整体上情绪很悲观,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去做康复。

他的父母都已经是八旬的老人,看到儿子这样的情况很是伤心,因儿子独居,他们两老人便在自己的住处附近租下来一套房子,将儿子接来照顾。

社区工作人员在摸排中发现了这户的情况,很是关心,常常上门去看看,两位老人说,儿子事业成功,生病前找他的人很多,生病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让儿子有了心理落差,身体上的失能,连走路都成为最大的问题,他对生活都快失去信心了。

两位老人说,自己都已经八十多岁了,照顾起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情,带他上医院做一次康复也很麻烦,儿子未来的生活,他们都不敢多想。

儿子生活进入低谷,八旬父母忙照顾

老人自己受苦,儿子儿媳也几近崩溃

合肥市民方奶奶,一直与儿子媳妇同住,带大了两个孙子,已经步入七旬老人行列的她本来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就在不久前,她被诊断出“认知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尔兹海默症。

早在几个月前,方奶奶儿子王先生发现,母亲有一些健忘,而且疑心病很重,在小区里或者家中,只要有两个人围在一起说笑,母亲就会突然上前去问人家,是不是在说她坏话,同时不愿意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因为从前方奶奶得过脑梗,王先生心想是不是病情加重了,便带母亲去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认知症。

从医院回来之后,方奶奶仿佛更加“变本加厉”,不愿意自己睡觉,要儿子儿媳妇一起睡,逢人就说,儿子虐待她,要把她送到精神病院,还跑到小区里要邻居帮她报警,说家里有人打她。

这样的例子,王先生说还有很多,每天家中都在上演着,“睡觉不让我们锁门,夜里母亲要起来好几次,每个房间都要去看看,五点钟必须要有人陪着吃早饭,为此,爱人几乎睡不好觉,三点多就要起来做早饭。”

这样的生活,不仅是方奶奶受苦,儿子儿媳妇几乎都要崩溃了,不仅是身体上,更多是心理上。“我现在年纪大了,你们就把我当成包袱,嫌弃我了。”这样的话,方奶奶天天都挂在嘴上,儿子媳妇听后,既生气又心疼。

专业养老机构存在护工短缺等实际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失能失智老人家庭,选择了在家由家人照护,也有一些选择了在专业的养老机构进行照顾。

安徽庐州医院附属四季青老年公寓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公寓内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政府有一定的政策补贴,“根据不同标准有一个床位运营补贴,和一次性建设补贴。”

据了解, 今年起,家中有失能失智老人,政府将对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每年不少于1次的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对于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入住50人以上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必须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我省发布《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但这位负责人也坦言,目前面临的还是护工短缺问题,不仅仅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其他的老人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若有一定技术、一定文化的护工,他们会有更大的选择性,如居家保姆、月嫂等,都是高薪工作,养老机构的工作繁琐,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性。”

“面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专业性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每个老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都不一样,要做充分的准备。”一位护理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探索:养老服务进社区

值得肯定的是,去年全省首家“失能失智激活中心”在三里街街道临淮路社区正式成立。据悉,“失能失智激活中心”是三里街街道联合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引入的一项国际(荷兰)先进的健康养老模式,它的特点是失智症早期的病人可以到社区做干预和激活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和学习能力,达到尽可能自理的状态,增加其社交活动。

临淮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家照顾,一人生病拖垮一家;养老机构费用很高,一般家庭也难以承受。激活中心的建立,简单来说,就是把养老服务嵌入社区,失能失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复治疗。”

这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截至去年年底,他们在辖区摸排了40多位失能老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文所说的家有失智老人的王先生,日前也向激活中心求助,康复师给出了建议和心理疏导,王先生也正在一步一步尝试与母亲新的相处方式。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