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旅,下次再见
□学生习作
研学行有感
3上一篇 2018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研学行有感

□ 阜阳市新河中学 李立泉
 

行走在五千年文博园里,一面刻有99个“善”字的善文化墙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在风景区的景点或家里经常见到写有或者刻有福、寿两字的“百福图”“百寿图”,“百”字预示着美好、圆满,而这里刻99个。我正在疑惑不解,导游边走边解说:“其实这里也有100个善字,只不过那个善字不是刻在这面墙上,而是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导游一句话,瞬间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灯,升华了我们心里那崇高的感情。我再看这面墙上那99个善字,它们大小不一,字体不一。我想,这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向善之念,多做善事。善不分大小,不拘形式。古人云:“大善是善,小善是善,无视小善,大善不大,积小善而成大善,善之大道。”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意思是说只有积善形成美德,自己才会变得智慧,具备圣心。人在不断地成长、成熟,当他有了知识,具备了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立善之志,修善之德,行善之能。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当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眼睛失去了原有的清澈,心灵受到蒙蔽和污染时,你要适时地去启发、去引领,让学生明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逐步修正他们的思想,校正他们的行为,心灵接受真善美的洗礼,使他们都有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悠悠华夏5000年,孝文化占有很重要的部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人立天地之间,首先要孝。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感天动地的孝故事。三国时,孟恭武为了重病母亲,在冬天里哭竹生笋;西晋时,李密因奉养祖母而上书皇帝,写下千古名文《陈情表》;清朝时,崇明岛上吴氏四兄弟争相供养父母成为美谈……这些故事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大潮的冲击,一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渐渐有了改变,尊老孝亲的意识逐渐缺失,以至于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媒体上曾经报道过,有的人对父母不管不问,甚至虐待父母;更多的是有的人虽有孝的意识,但总以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能力为借口,不能把孝落实在行动上。

这次研学,我们参观了“五千年文博园”中的“中华孝道园”,亲自走一走“孝道”,聆听一些关于孝的故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想一想,乌鸦尚知反哺,我们自愧弗如。再进一步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我们岂不后悔晚矣。

一个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和担当。孝心能让人成熟长大。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从父母,让他们舒心;要尽心奉养父母,让他们放心;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完成父母的夙愿,让他们欢心。一声问候,一个祝福,一个眼神。等父母年老的时候,陪他们唠嗑,推他们晒晒太阳。父母,你们陪我成长,我陪你们衰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