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完善健身设施 打响体育品牌
宿州市:国际赛事云集体育产业提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亳州市:完善健身设施 打响体育品牌

□记者 江锐
亳州五禽戏展演
 

亳州市及时研究制定“体育强市”发展战略,立足市情、着眼长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改革创新抓总、群众体育抓量、竞技体育抓质、业余训练抓大、体育产业抓实、体育文化抓新、行风建设抓严”的总体要求,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体育强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健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体育工作也更有质感和温度。

加大投入,完善健身设施

亳州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补欠账,投入3.6亿元,建设占地123亩集主馆、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池等于一体的市体育馆,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投入1.6亿元,建设占地207亩的市体育公园,室内外游泳池、5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健身步道等,去年9月投入使用。投入3000万元,建成10个室外标准化游泳池,去年夏季投入使用。建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气排球、网球、五人制足球场等360多片场地;在小区内外安装650多套健身路径,配置323副乒乓球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32家室内健身俱乐部;在城区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道252公里。各县区全部启动“十五分钟健身圈”工程。计划投资约2亿元,以社区为依托,重点建设室内健身场馆,采用PPP模式,和华体集团签订协议,建设20个社区文体中心,每个场馆近3000平方米,2018年建设任务15个,上半年已开工8个,共投资6000多万元。

自2017年“体育强省”动员会以来,该市本级开展综合性群体活动60余项次,举办11项省级以上赛事,承接2017亳州文化旅游年13项活动。社会体育组织举办体育竞赛、体育交流、展示活动等300余次,活动人数超过12万人次。县级体育部门组织大型群体活动90余项次,直接参加活动群众30万人次以上。

通过调结构、严管理、重扶持等多措并举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积极探索想作为、能作为、会作为的发展模式。全省“体育强省”动员大会以来,亳州市本级已成立体育社会组织83个,其中协会37个,俱乐部4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发展有9769人,今年新发展的有1698人,开展赛事和免费公益培训活动20余次,奖励经费近100万元。

突出特色,打响体育品牌

近些年,亳州每年都举行国际健身气功五禽戏交流比赛,在宾馆长年安排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体验活动,举办全国校园五禽戏师资培训班、全省高校五禽戏培训班、两期全市五禽戏培训班和校园五禽戏老师提高班,共培训辅导人员1500多人,完成了推广普及五禽戏7万人习练人数目标任务。组织五禽戏对外交流活动,多次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成为独具亳州特色的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烫金名片。

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不断进步。加强项目布局,完善项目结构,进一步强化拳击、体操、摔跤、手球、游泳等重点项目,根据该市体育实际,重点发展足球、篮球、跆拳道、乒乓球等各类运动项目,促进该市竞技体育均衡发展。在26所学校和单位设立竞技训练基地,全市共注册运动员628人。2017年组队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获金牌31枚,银牌21枚,铜牌41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成果丰硕。2017年出台《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为紧密,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积极扶持体育用品生产,亳州安踏集团喜宝鞋业、华扬服饰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林拥城内相继建立了马术训练基地、汽车露营地和烧烤营地,成为该市体育产业的新亮点。PPP模式成为助力体育产业新典范,是全国首个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全民健身文体中心项目,该项目将打造成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努力树立全国标志性工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