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记行
游天坛公园有感
关爱老人,行动起来
有钱却当老赖 法院划走百万没商量
夏日里的感动
地方新闻
槐林镇力促集镇环境综合整治
我的“变脸”老师
下一篇4 2018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嘉峪关记行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八(9)班 衷梓予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清晨辞别敦煌,在蓬断草枯的西北戈壁中行车近四百公里,方至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南接黑山,北与祁连山脉相连,扼守着古代经济要道河西走廊的咽喉。漫步雄关之中,白杨森森,树干挺拔,强烈的光照使枝叶愈加灰白,细小的枝节似在疯狂地生长着,极力填补叶隙间天空的底色。

嘉峪关内有一大片水域,为古时守军生活水源。如今,水波粼粼,杨柳依依,清风徐来,芦苇丛一片片簇拥着、摇曳着,述说着旷远绵长的历史故事。环湖群树在荒凉的塞上显得尤其珍贵,为通关的旅人提供休憩场所,带来一丝清凉,先人的恩泽穿过历史丛林,悄然惠及着今人。亲身临于雄关之下,大明雄风今犹存。关墙呈土黄色,质朴无华,是令人踏实的色彩。千年前的大国工匠们制砖筑关取的便是关下黄土,使得嘉峪关与大地血脉紧紧相连。风吹化而不灭,人推倒而不亡,嘉峪关生生不息地雄踞在长城的西点。亭台楼阁,飞檐斗栱,木雕彩绘,本是现代复原赝品耸立在关墙之上却毫无突兀,反而承载着“天下雄关”的牌匾,与古物和谐为一体。

我们无法回到历史中去,那么最贴近历史的方法就是回忆。千年以前,中原的百姓、守关的士兵、官员、西域形形色色的商人来来往往于关内关外,关内的守军会百无聊赖地站岗,验收文书;关外的商人运来西域的物产,带走中原的丝织品与瓷器。历史就这样在无声息间从百姓的布袋锦囊中,从官员的衣袍裙隙间,从商人的驼队风铃里,从将士的剑刃盔甲上缓缓流过……

她终究背弃了过去,选择了当下的二十一世纪,“一带一路”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百年梦想。嘉峪雄关是众多历史缩影中极微小的一个,“要塞”的身份不过让她多了几个映照历史的侧影。各色的人在这里流离,万里雄壮的长城仅以此为西部的起点,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起点,随着历史的逝去,更加伟大坚强。明月出祁连,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嘉峪关。 □指导老师 黄河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