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真极贵 极贵还真
一部凤阳花鼓研究和总结的集大成之作
《淮水谣》: 寻找记忆中的故乡
书香中国——《中国阅读通史》书评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部凤阳花鼓研究和总结的集大成之作

□ 吴宝燕
 

凤阳花鼓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具有很好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价值。《凤阳花鼓全书》全面挖掘整理了凤阳花鼓的学术资源,系统地再现了凤阳花鼓的发展历史、图文形象、曲牌曲目、研究论著等,立体地勾画了凤阳花鼓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本书计400余万字,分为《词曲卷》《文献卷》《文集卷》《史论卷》(上下)。其融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一部凤阳花鼓研究和总结的集大成之作。具体来说,该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点。

文献的收集整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工作。本书搜集的文献资料齐全。编者除了收集凤阳本地的相关资料、口碑传说外,还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海外图书馆等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凤阳花鼓的文献资料。如《词曲卷》收录了463首凤阳花鼓曲目中各种变化形式的凤阳歌,《文集卷》收录了百年来学界前贤有关凤阳花鼓的研究成果100多篇,《文献卷》收集了明清以来有关凤阳花鼓的美术作品、舞台剧照、词曲唱本等等。《全书》在词曲、文集、文献的选编和收录中注意将凤阳花鼓所产生的地域背景和移民文化的特色内容吸收进来,尤其在《文集卷》所收录的各个时代的论文中,对于凤阳花鼓形成的各家代表性观点以及数百年发展的历程,都有着清晰的轨迹可以追寻和考查。

学术研究,仅有史料是远远不够的,史论才是学术的灵魂和价值所在。《史论卷》分上下两册,上册论述了凤阳花鼓产生的地缘背景、文化背景,起源、发展和流变,以及它对戏剧、曲艺、歌舞的影响;下册重点阐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凤阳三花”(花鼓小锣、花鼓灯、花鼓戏)、音乐主体“凤阳歌”的起源和流变,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凤阳花鼓的发展状态。本卷结构平实、分类合理,史论结合,广征博引,是历史上首次将凤阳花鼓在时间、地域、内容、流传、类别、历史演绎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全面的整理和论述,为人们详细了解凤阳花鼓提供了最为权威可信的知识。

本书主编夏玉润先生是凤阳本地人,自幼爱好音乐,少年时期即对花鼓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并参与花鼓戏的演出。自20世纪90年代始,他还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明史研究,发表了一批与朱元璋和凤阳相关的研究论文,从而具备了艺术与历史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总之,《凤阳花鼓全书》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将会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起到示范作用,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整理出版,也将对促进安徽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阳花鼓,关注安徽的文化艺术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