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开房记录泄露 公民信息安全保护亟待加强
非常道
宝马男被砍杀致死 值得所有人警醒与反思
城市公用电话亭不妨华丽“变身”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城市公用电话亭不妨华丽“变身”

□钱夙伟
 

曾经,公用电话是城市的一个标志,人们通过那一个个“小亭子”满足便捷通信需求;可如今,它成为小广告的栖身地,不少城市中的“牛皮癣”集中地,不仅被遗忘,还破坏市容。公用电话会不会退出城市设施的历史舞台,诸多探索正在进行,也期待更多有创意的解决方案。(8月29日中国经济网)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比如2017年,北京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人176.7部,移动通话已经成为绝对主流的通信方式。因此,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现在大家都有手机,通话费也不贵,使用也方便,公用电话的存在有点浪费资源。”在许多城市,公用电话亭也已经消失。

但也有人认为,“公用电话还有少数人会用得到,比如有人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丢失了、没电了,这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求救电话,公共电话就会发挥作用。”尽管这是小概率的情况,但却不应被忽视,毕竟,谁也难说会成为“少数人”。何况,手机再普及,也总有人没“标配”。保障少数人的需求,体现的是城市的包容和温暖。

显然,城市应该容得下公用电话亭。所谓“这些闲置的公共电话亭年久失修,影响市容,还成为‘牛皮癣’小广告集中地”,这其实只是个管理问题。维修这些公共电话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而“牛皮癣”既然可以贴在公共电话亭上,其他地方未必就没有,说到底,是城市管理存在空白。

实际上,对于公用电话亭使用频率不高的弥补,最好的办法是华丽“变身”,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比如上海市徐汇区,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悦读亭”。24小时不打烊,还设有充电口与免费WiFi,方便市民使用。

有专家认为,城市内涵的更新与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结构、功能的演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细节优化,因此,公用电话未来如何改造,也是城市内涵变化的重要体现。确实,相比于简单的一拆了之,公用电话亭的华丽“变身”,显示的不仅是城市的品位和格调,更是以人为本的温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