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葡萄种子开启的乡村致富路
2018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颗葡萄种子开启的乡村致富路
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暨第十六届“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今开幕
 

一颗葡萄种子埋到地里,能长出什么?包河区大圩镇用31年的历程告诉你,长出的不仅是葡萄,还是致富果、开心果,撬动了3.2亿农业产值。8月2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暨第十六届“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邀请广大市民共赴一场精彩的葡萄文化“盛宴”。

十六年前,大圩镇借由“葡萄节”开启了合肥乡村节庆旅游的序幕,而在十六年后的今天,这片土地上正在涌动着文化旅游的基因,从“景区”大踏步迈向“品质高地”,加快建设全国最美的临湖近城休闲旅游型乡镇。    □ 李多庆 记者 沈娟娟

他从葡萄架下种出了第一桶金

1987年,“大圩土著”李勇带回了第一颗巨峰的葡萄种子,这个“门外汉”翻资料、问专家,将葡萄园搭了起来,葡萄种子也埋在了大圩镇新民村的一亩三分地上,他按照专业水平一步步试种,真的结出了葡萄,年收入达到四五千元。

那个时候,葡萄在合肥市场上还是稀罕物,李勇运到市场上的葡萄被一抢而空,一趟下来能卖四五百元,“要知道,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五六十元。”

大圩以葡萄而闻名,新民村则是大圩葡萄的发源地。李勇从葡萄架下种出了第一桶金,在他的带动下,新民村11户种植户自发种植30亩葡萄园,葡萄种植在大圩的发展势头变得迅猛起来。

大圩镇党委书记钱炳告诉记者,2002年前后,大圩镇政府出台相关奖励政策,主动引导种植户种植葡萄,大圩的葡萄园达到了千亩左右,大家都想尝一尝“葡萄致富”的甜头。

早在2003年,为畅通葡萄销路,提升大圩葡萄知名度,大圩镇政府组织举办了首届葡萄文化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而31年前在大圩生根发芽的葡萄种子如今也发生了惊人的“裂变”,它让“葡萄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大圩农民人均收入2.6万,经济总量16亿,农业产值达3.2亿。

七大行业协会助推乡村振兴

2016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开展试点建设,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圩镇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近城临湖文化旅游名镇+物联网小镇+体育特色小镇”等四位一体的中国最美湖区都市田园,成为引领全省都市农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典范。经过一年半试验,全镇农民年人均增收5100元。

合肥市包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促进大圩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建立了农业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大圩都市农业产业联盟,下设葡萄、蔬菜、草莓、莲藕、苗木、农家乐、体育休闲七大行业协会,依靠各协会,实现由盲目发展到有序竞争,由良莠不齐到品牌保护。”上述负责人说。

技术上的输血给大圩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坚实的后盾,大圩镇与合肥市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书,帮助大圩农户解决了草莓、蔬菜、葡萄、花卉等产品的农业技术问题。

如今,大圩的农民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会应用先进种植技术、掌握先进管理经验、懂得先进市场营销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夜校培训班已开办了4期5班次,授课近400人次,让一批农民的脑袋比钱包更早富起来。

二次创业

从“景区”迈向“品质高地”

传统的建筑风格、自然原生态的土地,甚至是那呼吸一口都觉得无比清新的空气,乡村抒写了诗人笔下最美的篇章,也成了很多人释放乡愁的场所,然而,乡村一度也成为荒凉、偏僻、落后的代名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位于巢湖之滨的“鱼米之乡”大圩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道路。

乡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圩葡萄的发展就是建设生态大圩的最好举措。大圩葡萄先后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识”、“国家绿色农产品A级认证”等荣誉。2018年3月28日,“大圩”牌葡萄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这是合肥市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也是安徽省首次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审的葡萄类产品。

近年来,大圩镇不断推陈出新,成功举办了“春色大圩”踏青美食文化节、葡萄文化旅游节。2015年以来,大圩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把旅游与体育、休闲、文化等有机融合,大圩镇在全省率先创建“体育特色小镇”,创新举办了“中国合肥(大圩)马拉松文化节”,“绿色大圩”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今年元月荣耀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

“大圩镇主动融入安徽新中心,围绕打造‘都市农业新沃地、文化创意产业新基地、环巢湖休闲旅游新福地、国际品质生活新高地’,走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钱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圩目前正努力实现由“景区”向“品质高地”的迈进,加快建设全国最美的临湖近城休闲旅游型乡镇。

十六年后,大圩乘上文化旅游东风

今天,第十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如约启幕,今年的主题是“探寻‘圩’美文化,助推乡村旅游”,也就是在今天,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也同期举办,省内外的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和媒体大咖走进大圩镇,就包河区和大圩镇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如何振兴、传承、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留住乡愁记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似乎成了大圩下一步转型发展的关键词。

“每次来大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很多我们在外面看不到的风景。”合肥市民姜先生从第一届葡萄节开始就是大圩的“铁粉”,喜欢大圩葡萄酸酸甜甜的口感,更喜欢大圩的风景。

福气聚集的沉福美境;碧波荡漾的金色葡园;野花烂漫的花径通湖;林木森森的杉林漫道;滨河依湖的淝河观景;江南水乡般的美食村落……姜先生的脚步留在了大圩的土地上,也将心灵留在了这些美景中,“文化旅游的元素更丰富了,更有看点,也更有特色。”

近年来,大圩镇精心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基地,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大孔祠堂、全省首个乡镇级马拉松文化馆、7500平米的农民文化乐园……

十六年前,大圩借由“葡萄节”完成传统农业乡镇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华丽转身,是合肥周边最早“吃螃蟹”的乡镇,带动了合肥的乡村节庆旅游。

十六年后,乘上文化旅游的东风,大圩再次开启转型升级之路,唯进步不止步,相信在不久后的某天,大圩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又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