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科技使者” 把“绝活”送到田间地头
安徽体育宣传名列“全国前茅”
黄山边检站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首次“法考”考试时间和内容有变化
图说
旌德拆除11处非法洗砂场
嘉士伯啤酒(安徽)有限公司在天长揭牌
“洋院士”主刀,安徽患者重获生机
下一篇4 2018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田野上的“科技使者” 把“绝活”送到田间地头
安农大科技专家群体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于彩丽
 

记者近日在安徽农业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该校在安徽各地共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在这些“盟主”的身后,还有300多名中青年专家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他们常年奔波在“三农”一线,穿梭于田间地头,就像绿色田野上的一个个“科技使者”,让江淮大地乡村振兴有了“定盘星”。    

把“绝活”送到田间地头

金寨县双河镇皮坊村姜农洪杰一直把安农大园艺学院汪承刚教授当成“救星”。双河镇曾被誉为“皖西生姜第一镇”,生姜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长期连作等多种因素影响,生姜病害逐年加深,特别是姜瘟病的危害,给生姜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洪杰种植的6亩生姜,不仅不赚钱,还倒赔各种成本,成了“烫手的山芋”。

汪承刚经过多次实地调查论证,分析原因,提出防治姜瘟病、提高生姜品质的技术规范。利用该技术规范后,曾发生过姜瘟病的田块,生姜普遍长势良好,未发现明显发病植株,平均亩产达2800公斤。洪杰的6亩地一下成了“宝地”,单产创下3500公斤的历史记录,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3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汪承刚为双河镇制定了生姜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种植技术,促使该镇生姜亩产平均提高到2500公斤左右,总产值达1亿多元,全镇户均收入增加1.7万元以上。

像汪承刚这样,安徽农业大学的“大教授”化身为一个个田野上的“科技使者”,通过知识的“金点子”、科技的“金刚钻”,让当地农业产业兴盛起来。

园艺学院朱立武教授是猕猴桃产业联盟首席专家,被誉为“果农的摇钱树”。素有“中国梨都”之称的砀山县,前几年由于遭受严重的病虫害,全县梨树出现大面积溃烂现象,部分发病严重的梨园,烂果率高达70%以上。朱立武赶到当地,对病害症状、发生机理、防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很快鉴定出病原,筛选出有效药剂,并形成防控对策。“药方”施下去,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全县果园病果率平均不超过5%,不仅损失降下去,还大大提升了产量,新增加产值7.07亿元……

和农民兄弟心贴心

对于普通老百姓、小企业来说,“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怎么能请得动省城的专家教授?”

这样的顾虑,很多农户都有。但和安农大的专家接触下来,专家教授变成了老兄老弟,毕恭毕敬变成了亲密无间,一句话,成了“自家人”。

金寨县大畈村村民叶丙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高水有机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植物保护学院丁克坚教授时的情景。“听说有专家来做讲座,反正没事就去凑凑热闹”。没想到丁克坚教授来到稻田里,鞋子一脱,就跳进泥里,拔起一棵水稻开始讲解。这让叶丙向顿时刮目相看,“就是我们老农民也不愿意满脚泥”。从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丁克坚讲得头头是道,叶丙向听得明明白白。

“农大的教授真‘土’,但是都和我们农民能心交心。”恰恰因为这种“土”,有“本事”,没“架子”,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