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千亿,“华东药都”破茧欲出
2018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太和经济开发区以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
剑指千亿,“华东药都”破茧欲出

□李国庆 李伟山 曾梅
太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拍(资料图片)
中科精准医学产业园
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世界一流的制备液相机
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大输液车间
 

180万县域人口中有20万药商大军,上世纪80年代,他们开创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商业格局,如今,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千人计划,齐聚于此!精准医疗、大健康产业顺势崛起!这片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巨变,使他们走出一条无以复制的“太和模式”?!

让我们走进位于安徽西北部的太和经济开发区,去了解皖西北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太和人,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如何走上转型升级、加速崛起、创新发展、形成集聚效应的筑梦之路!     

20万药商 创造医药“太和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太和千家万户贩药卖药,形成了20万的药商大军,由此开启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格局,太和也因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交易市场。每天有来自全国的近四千家药厂在此卖药,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家医院、药店到此买药,销售行情被称为中国医药市场“晴雨表”。

三十多年过去了,医药成为太和县乃至阜阳市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诞生了一大批以华源医药、北京悦康药业、济南德信佳生物等为代表的医药生产、研发企业,创造了新兴产业崛起的“太和现象”。

如今,太和经开区已经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原料药到制剂生产,从医药装备到医药辅料,从医疗器械到保健食品,从医疗诊治到康复理疗,从研发到成果产业化的现代医药全产业链。

实际上,具有“华东药都”美誉的太和医药产业早已领跑全省。“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桂冠也纷纷花落太和经开区。

如今,太和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才引智工作、改善服务,已拥有医药产业企业超过200家,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达72家,形成了以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保健品等为主体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2016年,太和经开区还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推动现代医药集聚发展

伴随着太和医药专业市场的发展,太和现代医药产业也应运而生,初步形成集聚规模。2013年,太和县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被省政府定为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2015年7月9日,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全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入选为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医药产业是太和经济开发区的首位产业,太和经济开发区高标准编制了太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建设12平方公里现代医药产业园,同时高标准建设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创制平台等。区内重点打造的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是孵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的省级专业化基地,也是国家火炬安徽太和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安徽省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

华东药都医药新高地“太和愿景”

总部设在太和经济开发区的贝克制药,掌握着国际领先的手性药物核心技术,拥有国内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抗艾滋病、抗乙肝原料药生产基地,开创了国产抗艾滋病、抗乙肝药物的先河,结束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抗病毒药物的历史。

未来几年,贝克制药的主导产品鸡尾酒治疗艾滋病制剂、国家一类新药神经增长因子冻干粉针等全部投产后,保守预期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艾滋病、肿瘤、心血管、乙肝、抗病毒等新药中间体及其原料药已被世界药企巨头赛诺菲、默克、拜耳、诺华等选为第一供应商。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带动了开发区内一批配套企业的共同进步,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也初具规模,蔚为“太和现象”。

搭建平台引才聚智助力实现新跨越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凭借着庞大的药商大军,太和医药产业实现了以商兴工的转变;凭借着大批高端人才的引进,促使着太和医药产业向高端方向迈进。

“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研发出一类新药才是制胜关键。这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撑。”太和县政协副主席、太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赵伟表示,“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我们‘紧盯’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海外归来的一流专家,深入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主动对接、找寻合作空间,把招才引智的文章做到位。”目前,太和经开区已引进高端人才团队35个,共享诺贝尔奖得主专家3人,共享国家院士3人,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海归近百人,海归博士38人,创造了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的“太和现象”。

创新服务裂变效应促使发展更完善

2016年安徽省战新基地年度评估中,太和经开区一项名为“贷转补”的工作创新,得到安徽省战新基地办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即由太和县财政在商业银行设立“贷转补”资金专项账户,对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通过政府委托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进行资金拨付。项目建设完成,通过第三方评审合格后,政府偿还贷款;如不合格,则由企业自行偿还,目的就是更加方便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更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高端医药产品。

新形势下,围绕现代医药产业发展,太和经开区又有了新谋划。2018年,园区将重点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大项目好项目”培育、“定向精准招商平台”建设以及“太和籍人才归巢创业”等四大专项行动,希望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引增量招商目标企业库等,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与集聚。

数据显示,2018年,太和经开区初步谋划开工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167亿元,其中医药项目19个,总投资91亿元;储备工业项目39个,总投资178.6亿元,其中医药项目29个,总投资96.03亿元。

“目前太和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培育期,我们将突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绿色集约发展,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的转型步伐,推介太和,推介开发区,招才引智,助力开发区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太和县政协副主席、太和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赵伟说道。

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现如今的太和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放飞梦想的乐园,投资兴业的热土。未来,太和还将继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促人奋进,太和的未来,值得期待!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