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停的“著名商标”何以又活了?
启动“租购旅”会员制 恒大养生谷引领大健康产业新格局
非常道
“手机不进校”值得大力推广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手机不进校”值得大力推广 

▋钱夙伟
 

教育部4月24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其中包括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4月30日,武汉市太平洋高级中学举行校园开放日。记者了解到,该校去年就已推行“手机不进校”举措,帮助学生戒“手机依赖症”。(5月2日《长江日报》)

实际上,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在校究竟能不能使用手机,早就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其实,作为生活用品,评判的依据主要还在于是否必要。手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其优势是随时随地可以借此进行联络和沟通,但于以学习为主的学生并非须臾不可离身。如果确有急事,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会因为没有手机而耽搁。在笔者看来,“手机不进校”是完全可行的。

相反,随身携带手机,于缺乏自制力的中小学生,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学生尤其需要静下心来,杜绝一切外界的干扰。如果手机成为全天候开放的联络、交际甚至聊天、游戏的工具,只会让人心态浮躁,在学习上分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事实上,手机的微信、短信、游戏等功能已经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手机中的低俗不良信息,更是一种危害。不仅如此,对于靠家长供养的孩子,购买手机和每月需支付的话费,也增加了家长不必要的负担,而且,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手机的功能更富有趣味,多数学生将手机视为“新玩具”,在虚荣心趋使下盲目跟风、攀比,更换手机已越来越频繁。这样不切实际的消费行为,其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上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负面的、有害的。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尚未定型、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的成长阶段,为了帮助他们文明、规范、节制地使用手机而作出某些强制性的规定,比如“手机不进校”,是对学生负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积极举措,体现的恰恰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如有同学表示,不带手机进校园以后,彻底治好了自己的“手机依赖症”。因此,“手机不进校”值得广为推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