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的家乡在大巴山腹地,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在我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衣不保暖,食不果腹,充塞着我的记忆。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父母整天忙于生计,也无闲暇照顾我们,我们就在哥带弟,弟带妹的虚寒日子里慢慢长大。上小学后,由于没钱交学费,每学期都要等大队讨论减免后,才能走进教室。但我在艰难中,仍没忘记努力读书。
我所学的知识,几乎都来源于课本。那可怜巴巴的课本,内容实在太少。上中学后,我终于知道了除课本外,还有很多的课外书。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他们会带来文学书籍,由于我没有可以和他们交换的课外书,加之他们都把书视若珍宝,所以,尽管我心里馋得慌,却没有一睹芳容的机会。只是每晚在睡觉前,听听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情节时,心中的羡慕之情至今都难以言说。
我跟同学走进过镇上的书店。看着那些崭新的名著,我摸摸干瘪的口袋,自惭形秽,低垂着头走了出来。后来,再次路过时,我偷偷地瞄一眼书店的大门,便落荒似地加快脚步朝学校走去。
作文课上,同学们的美文总是在刺激着我的神经,既羡慕,又自惭。我暗自苦恼: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那样的美文来呢?
改革开放后,随着哥哥的成年,我家条件慢慢变好。在还清了生产队的欠账后,终于有了多余的钱。母亲每次给我生活费时,总会多给一点。我回到学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匆匆地来到书店,选购一本自己满意的小说。先后购买了《外国精短小说选集》《巴黎圣母院》《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十多本外国小说,并用这些书籍从同学那里换来了一些文学名著。那段时间,我每天课余时间都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过去觉得枯燥的语文课现在也变得生动精彩了。特别是作文,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我渐渐地走进了班里语文优生行列。就连那些从初中同我一起走进高中的同学也有些惊异于我的变化。他们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告诉他们,是阅读。也许是语文的进步带给我的自信,我在其他学科上也有了不小的长进。
考上大学后,我选择了中文系。我又开始了疯狂的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是我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我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并开始有意涉猎诗歌,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等,阅读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充实。
也许是阅读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我闲来无事时总忘不了写作。从新闻报道,到散文、歌词,再到诗歌、小小说,一路走来,看着一本本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样刊,虽说不上有骄人的成绩,但至少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一切的获得,都离不开我曾经辛勤的阅读。是阅读让我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