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滁州绘就生态美丽新画卷
2018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滁州绘就生态美丽新画卷

▋程明 记者 汪婷婷 胡昊
琅琊山深秀湖
滁州菊花博览园
白鹭岛
 

城市山水最羡滁,山宜樵木水宜鱼。城中水,水绕城,城中绿,绿绕城……行走在滁州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皖南水乡。近年来,滁州市一直把“绿”作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完成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得滁州生态建设逐步加强,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滁州又是如何在环境整治、发展绿色产业上面下功夫、做文章的呢?                  

绿为底色 绘就幸福美丽新画卷

这座城市拥有迷人的山水景致,也珍惜这一天赋资源。近年来,滁州始终把绿色作为最重底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滁州市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见行动,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价值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绘就了滁州绿色发展的新画卷。西有琅琊山,北有西涧湖,南有明湖,清流河穿城而过,再加上内城河、龙蟠河、胜天河等水网的连通,滁州将成为真正生态良好的“山水醉城”。

滁州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申报,确定了六大类37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2016年3月,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的明湖工程拉开建设大幕,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综合性生态产业园和海绵城市典范。未来几年,滁州市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将滁州建设成为“湖水清、河水活、岸边绿”河湖水景交相辉映、人水和谐的创新型生态强市。

此外,为还滁城百姓头顶一片“滁州蓝”,滁州市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效能考核范围,向污染宣战,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到良好水平。

节能低碳 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发展

走进滁州天长市天康公司厂区,不时能看到旅游观光车、大客车、搬运车、消防巡逻车来回穿梭。与其他车辆不同,这些车既听不见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也看不到排气管排出的尾气,因为它们全部是采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动力源。据介绍,天康钛酸锂电池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点新产品项目、安徽省“五大增长源”工程之一,可实现年产20亿安时电池的产能和100亿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目标。

近年来,滁州市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等七大产业。此外,设立招商引资“绿色”门槛,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迈进,逐步做大做强GDP绿核。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及特色园区建设,先后申报获批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27个。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16家企业列入省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机装机容量占全省三分之二。

此外,滁州加速工业经济转型步伐,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企业稳产促销,加快现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2016年,六大主导产业产值2562亿元,增长11%。战新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43%,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省级智能家电基地实现产值440亿元,增长12.2%,成功创建全国智能家电知名品牌示范区。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总数达230家,居全省第四;实现产值1436亿元、增加值319亿元,均居全省第三,凤阳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以人为本 推动生态文明城乡建设

近年来,滁州市始终牢固树立绿色民生观,提高生态服务能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幸福指数的支撑点。行走在滁城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中小学校门前拥堵的小吃摊有了整洁卫生的便民服务疏导点;马路两边新增了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少了随意乱停的车辆;曾经私搭乱建的房屋、凉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店招。

滁州市在主城区及各县(市)城区开展了以市容面貌治乱、环境卫生治脏、建设秩序治违,进一步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让干净整洁有序的美好生活环境成为城市的新常态。

滁州市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滁州市绿色建筑强制推广面积约440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建筑星级示范项目创建。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全市开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督查工作,对四县二市二区及经开区、苏滁园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此外,环境整治向集镇所在地、自然村和背街巷道延伸,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全覆盖,天长秦栏镇、铜城镇成功跻身省宜居小镇。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机制,来安农村生活垃圾“组合收运”模式在全国推广,打通了乡村美化、净化的最后一公里。

低碳出行 市民共享绿色生活方式

打造绿色城市,市民共享绿色生活。近年来,滁州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自行车,截止到去年,完成了6处充电站约40个充电桩的规划选址工作;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截至去年6月底,滁城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74个,投放自行车4270辆,售卡总数达23000多张,年骑行辆达226万多次,骑车出行已成市民首选。

接下来,滁州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到2020年,市主城区公交车超过700台。同时,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改造,按照城市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2017年底,完成了步行和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公共建筑出口等特殊路段改造,打通断头路和封闭街区,形成连续、完整、通畅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预计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体系,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共自行车达100辆左右。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重点发展智慧管网,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提高安全隐患防范能力。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决策系统、土地审批决策系统和专业规划执行监管系统等建设。       (素材提供:滁州市委宣传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